「清乾隆 掐絲珐琅鳳首提梁壺」賞析 | 聖佳香港2025秋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8:40 1

摘要:此銅掐絲珐琅鳳首龍頭靶提梁壺一把,提梁壺整體造型模仿了商周時期的青銅提梁盉壺,配以銅胎掐絲珐琅的技法,呈現出華麗厚重的風貌。壺流呈鳳首狀,鳳冠高聳,喙微張,龍頭口銜鳳首,龍鳳相映成趣。珐琅工藝受到統治者的重視,清代造辦處設有專為皇家製作珐琅的作坊。

聖佳香港2025秋季拍賣會

SUNGARI HONG KONG

AUTUMN AUCTIONS 2025

.

中國古董珍玩

重要家具及工藝精品

預展時間 | Preview

10月4日-5日 11:00-19:00

10月6日 11:00-16:00

拍賣時間 | Auction

10月8日 10:30

拍賣地點 | Address

聖佳(香港)藝術空間

Sungari (HK) Art Space

香港中環都爹利街, 西洋會所大廈6&20樓

6 & 20th Floor,

Club Lusitano Building,

Duddell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LOT 405

Seal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 Qing Dynasty

AN EXTREMELY RARE CLOISONNÉ ENAMEL AND GILT-BRONZE EWER AND COVER

清乾隆 掐絲珐琅鳳首提梁壺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H: 31.2cm; W: 26.1cm

HKD 1,600,000-1,800,000

【來源】

倫敦蘇富比 2008年11月5日,編號56

歐洲私人舊藏,1980年代入藏

A&J Speelman 收藏

此銅掐絲珐琅鳳首龍頭靶提梁壺一把,提梁壺整體造型模仿了商周時期的青銅提梁盉壺,配以銅胎掐絲珐琅的技法,呈現出華麗厚重的風貌。壺流呈鳳首狀,鳳冠高聳,喙微張,龍頭口銜鳳首,龍鳳相映成趣。珐琅工藝受到統治者的重視,清代造辦處設有專為皇家製作珐琅的作坊。

這種銅掐絲珐琅提梁壺,最初的主體應為明代宮廷遺留,而後清人改件為提梁壺的樣式,從銅活可見器物並非明代工藝,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金屬胎珐琅器》,圖版67。圖中可見提梁壺只有鳳首,而無龍尾。與本件掐絲珐琅壺類似的作品,鍍金底陰刻「大清乾隆年製」雙方框楷款,本件一式成對(與故琺300),共儲于有題款「乾隆年製銅掐絲珐琅提梁壺一對」木盒中;現藏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國立故宮藏掐絲珐琅壺與本件作品相似,壺後加有龍尾。

北京故宫博物院掐絲珐琅龍鳳提梁壺

翻閱清宮檔案關于掐絲提梁壺的記載總共八次,但關于其燒造和入藏的記載僅出現于乾隆四年、乾隆七年和八年,其餘皆為配座和做匣的記載。綜合統計,此類掐絲珐琅提梁壺當時只燒造了一件單隻和兩對。目前單隻收藏于北京故宮,為清宮舊藏;其中一對收藏于國立故宮博物院並配有原盒,另外其中一祗為本次拍品,和其相對的一祗現下落不明。

國立故宫博物院掐絲珐琅龍鳳提梁壺故珐

《清宮造辦處活計檔》最早關于銅胎珐琅提梁壺的記錄,始于乾隆四年(1739年)八月九日:“乾隆四年八月(乾清宮)初九日司庫劉山久首領李久明……首領開里交銅胎珐琅提梁壺一把傳旨著配匣入在乾清宮珐琅器皿內欽此。

清宫造辦處乾隆四年活計檔

其次最為重要的一段記載是在乾隆七年(1742年)八月二日:

八月(珐琅作)

初二日,司庫白世秀來說,太監高玉交掐絲珐琅提梁壺一件

傳旨著八格照樣做掐絲珐琅提梁壺一對,照壺嘴龍頭靶後配安龍尾,先畫樣呈覽,欽此

于本月初珐琅六日,催總鄧八格將畫得壺樣一張呈覽,奉旨照樣準做,欽此

于本月十二月二十五日,柏唐阿馮柱來說,太監高玉傳旨,照此樣再做掐絲珐琅壺一對,欽此

(于本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催總鄧八格將燒造得掐絲珐琅提梁壺一對,隨原樣交太監高玉呈進

訖;于乾隆八年五月初一日催總鄧八格將燒造得掐絲珐琅提梁壺一對,交太監高玉進訖)」

綜合乾隆七年珐琅作的記載,太監高玉所交的掐絲珐琅提梁壺一件,應當為乾隆四年八月所提及的乾清宮所藏之件。文中指出鄧八格照樣做掐絲珐琅一對,照壺嘴龍頭靶後配安龍尾先畫樣呈覽欽此。

清宫造辦處乾隆七年活計檔

這段乾隆七年珐琅作的活計檔和實物是可以完全對應——北京故宮所藏的那件掐絲珐琅壺,即為龍頭樣式(實為龍鳳頭樣式),但無龍尾,所以在活計檔中會額外提及畫稿中「後配安龍尾」。國立故宮博物院中現存的一對掐絲珐琅提梁壺,即是按新樣所做的乾隆時期提梁壺。

這段文字中有提及乾隆七年八月六日,照畫樣先做一對,該對本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完工,由催總鄧八格將燒造得掐絲珐琅提梁壺一對,和原樣交太監高玉呈進訖。可能因為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乾隆帝見到燒成實物後十分喜歡,所以在當天又要求太監高玉傳旨給柏唐阿馮柱,再將指令下達造辦處:照此樣再做掐絲珐琅壺一對。這一對于乾隆八年五月初一日,同樣由催總鄧八格燒造而成,并交于太監高玉進呈乾隆帝。可見乾隆帝對此的喜愛。

臺北故宮這對掐絲珐琅提梁壺和這次拍賣的這件提梁壺,應當是乾隆七年八月和十二月分別遵乾隆旨意燒造的掐絲珐琅提梁壺,兩件的布局和紋飾都模仿北京故宮收藏的明代掐絲提梁珐琅壺的紋飾和造型,祗是珐琅填配色和尾部的龍尾有所區別,北京故宮的明代掐絲提梁珐琅壺,從主體紋飾并不完整,口沿的銅配件上能看出珐琅主體件有明顯的缺失,應當為當時前朝景泰藍極為珍貴,清宮不捨的丟弃,所以改配成新樣。

關于清宮檔案中其他對于提梁壺的其他名稱,有名為鳳嘴壺,有名為鳳頭壺,也有稱為銅胎珐琅提梁壶一對,當指同樣的器物。如: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八月六日

初六日栢唐阿柱來說太監高玉交掐絲珐琅提梁鳳嘴壺一件傳吉著配一硬木座欽此(此段描述應當指的是故宮博物院的那件明代掐絲珐琅提梁壺,從時間節點上可完全對應)

乾隆十一年(1746年)三月十五日

十五日員外郎來說軍機處大人富恒班第交隨勅書賞準噶爾台吉策旺多爾濟那木扎爾……銅胎珐琅提梁壺一對……于二月初六日副催總趙牙圖將以上之物各配箱盛裝塞墊發報訖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配木盒)掐絲珐琅提梁鳳頭壺一對(乾隆十一年和乾隆四十年配的盒這段文字資料可以和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的那一對木盒和題記完全對應,祗是本次上拍的提梁壺當時也應有另外一只成對,原裝木盒應以遺失)”

綜上所講,此次聖佳香港呈獻的掐絲珐琅提梁壺,應為乾隆七年八月初六或十二月二十五日,照北京故宮所藏的明代掐絲珐琅提梁壺樣式改進,而專門定製的重要宮廷景泰藍器。

来源:白雪公主的派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