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谁能想到一个曾经被大家同情和支持的女性,突然在镜头前一改温柔形象,怼人、带脏字、情绪爆发?
崔丽丽最近在直播中突然爆粗口,直接把很多人都震住了。
说实话,谁能想到一个曾经被大家同情和支持的女性,突然在镜头前一改温柔形象,怼人、带脏字、情绪爆发?
一下子,关注她的那拨人开始分裂了:有人说她变了,有人觉得她终于露出真面目,还有人反而更心疼她。
这个事到底怎么就演变成现在这样,大家为什么一边觉得她可怜,一边又防着她点什么?
背后的焦虑和悬念,其实比她直播说了几句脏话还要扎心。
这事最早是从2023年一次出差之后开始的。
崔丽丽本来是个普普通通的职场女性,跟着公司高层去天津,本来就是陪吃饭、敬酒。
结果一喝多,第二天直接被性侵。
事后她心理出了问题,医生给出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人社部门认定这属于工伤。
按理说,她向公司申请工伤赔偿其实没毛病,毕竟喝酒不是她自愿,是工作需要。
但麻烦就出在赔偿金额上。
她开口就要2000万,这个数字一出来,气氛直接变了。
后来她自己也承认提过,但怎么谈都谈不拢,金额一降再降,最后还是没谈拢。
有人就开始怀疑她是不是在设局,是不是有其他目的,甚至有人怀疑录音怎么那么巧就留存了。
就算网上有很多声音支持她,说她是被公司逼的,但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觉得这人是不是在蹭热度。
她在直播解释自己年薪120万,没必要靠“仙人跳”来挣赔偿。
这话一说又炸开锅了。
年薪高低和道德绑不绑得上,这是个见仁见智的事。
有人觉得她既然收入不错,为什么还要走维权这条路?
但换个角度想,受害了,难道就不能维权?
可问题是,她后面在短视频上做得风生水起,粉丝涨得飞快,内容也都是精心策划。
有人看着就觉得别扭,维权怎么就慢慢长成了个个人IP?
本来大家愿意同情受害者,但一旦和流量、网红这些事沾边,就难免生出怀疑。
还有个细节,很多人以为她已经拿到赔偿了,但她自己说只到手两万多,剩下的案件还在走流程。
劳动争议、工伤待遇,全是拉锯战。
她自己说会维权到底,争取公平。
这个态度其实挺强的,但她现在在直播里情绪管控不了,动不动就飙脏话,和大家最初想象中的受害人形象差得太远。
说到底,大家关注点就在这里:一方面不忍心看见一个女性受害后还要奔波于维权路上,一方面她后面的操作和表现又让人摸不着头脑,像在拉流量又像在搏同情。
每次她出来说点什么,都会有新一波争议和猜测。
其实大家都知道,她原本的遭遇确实无比不幸,陪酒不是自愿,是老板安排,出了事还得一个人扛。
只不过,当受害和流量、网红、变现这些元素搅在一起,谁不疑虑?
她的状态已经远超出一个普通工伤争议,成了全网讨论的社会样本。
这事能不能有个简单的答案?
可能很难。
毕竟人和人遭遇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说到底,那一晚的饭局才是一切的起点,如果没有那天晚上,崔丽丽今天也不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最后,这种事如果换成身边人,恐怕谁都难下定论吧。
你愿意全力同情一个受害者,但对着镜头爆粗、IP运营、数字跳来跳去,谁又能不多想一层?
这种复杂感,才是最真实的现实。
来源:于冰湖旁轻盈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