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蝶变!贵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从“零”起步到“集群崛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8:18 1

摘要:清晨的郁江江面,薄雾轻笼,不远处的贵港西江工业园却已褪去静谧,一派繁忙景象。这片占地数千亩的区域,如今是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的核心:焊接机器人的机械臂精准舞动,MES系统屏幕上的数据实时跳动,共同奏响了这座华南港口城市的产业升级新乐章。

清晨的郁江江面,薄雾轻笼,不远处的贵港西江工业园却已褪去静谧,一派繁忙景象。这片占地数千亩的区域,如今是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的核心:焊接机器人的机械臂精准舞动,MES系统屏幕上的数据实时跳动,共同奏响了这座华南港口城市的产业升级新乐章。

2015年的贵港西江工业园,塔吊孤零零矗立在待开发的土地上,尘土里藏着未知的产业蓝图;十年后的今天,这里生产线昼夜轰鸣,爱玛、绿源、台铃等头部车企的厂房连成一片,100多家整车及配套企业在此扎根——这片曾经的工地,已蝶变为年产能力超500万辆两轮电动车的产业高地,更稳稳拿下“中国第四大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的称号。

台铃科技(广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一场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从“零”起步到“集群崛起”,贵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始于一次关键的城市抉择。

“当时我们面临一个问题:作为传统的内河港口城市,贵港的未来在哪里?”贵港西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钟林岑回忆道,“我们分析了国家‘双碳’战略带来的机遇,也看到了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巨大市场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港口、有区位、有空间,缺的正是一个能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作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风口期的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前景良好。电动车普及使用带来的节能减排效应十分明显,在政府政策指引和产业发展助推的力量下,中国电动车近年来呈现出渗透率高、规模可观的行业趋势。

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市委、市政府最终拍板:举全市之力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产业。这个决定在当时并非没有争议,但事实证明,这是一场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战略确定后,贵港以“产业链招商”筑巢引凤:围绕整车制造引进车架、减震器、塑件、线速、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企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组建专门团队,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全流程细致服务,保障企业落地发展。

“我们不是零敲碎打地引进企业,而是围绕整车制造,有计划地引进核心零部件企业。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来了就能‘就地取材’快速投产,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钟林岑解释。

近年来,贵港锚定“立足华南西南、面向东盟”定位,推进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建设,并出台专项政策、成立帮办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其政务服务指标位列全国第十二、广西第一,跻身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优秀等级。

此外,贵港还具备三重核心优势:一是政策优势,广西将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列为重点培育产业;二是成本优势,投资成本低于东部沿海,高铁、西江黄金水道保障物流便捷,到粤港澳水运成本低至25元至29元/吨;三是平台优势,辖区内的贵港西江工业园区,是港北区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各类企业入驻的优质平台。目前入驻企业近500家,在园员工3万多人,是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19年获工信部批准为绿色园区,并获评“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十佳园区”。

近日,广西爱玛车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流水线上作业。

从“制造”到“智造”

9月22日,记者走进广西爱玛车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机械臂精准挥舞、传送带平稳运转,智能设备的嗡鸣取代了传统车间的嘈杂,一幅未来工厂的图景徐徐展开。

“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智造’升级,引入智能焊接机器人、自动喷涂线和MES系统,生产效率提升约30%,产品一次合格率突破98%。”广西爱玛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涛指着高速运转的生产线介绍,过去需多名焊工协作的工序,如今一台机器人即可完成,不仅效率翻倍,还让产品质量稳定性大幅提升。

车间中央的MES系统大屏格外引人注目,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生产线生产进度、设备运行状态与质量检测数据。“这套系统就是工厂的‘大脑’,让生产全流程透明可控。”刘海涛话语中满是自豪,依托该系统,企业既能及时排查生产问题,又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计划,而该项目更成功入选广西“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案例,成为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在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的管材加工岛里,同样涌动着“智”造活力。上料、切割、输送、钻孔、弯管,各道工序全程由机器人智能化操作,每一道工序都井井有条。机器人焊接保证了每一条焊道的强度和精度,不仅大大提高了管料焊接的效率和质量,也提升了车架的品质。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生产,实现了车架制造、铁塑件涂装、电机、整车装配等关键工序的信息实时互联互通和自动化加工,通过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单线日产能可超过1100辆。

“以往需专人紧盯的管材裁管下料环节,如今实现自动化运行,释放的人力可兼顾多岗位工作,降低人工成本。”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长朱小兰介绍,激光切割技术将精度控制在0.5mm以内,数量把控精准高效;自动岛按照预设程序完成弯管、冲压、转孔、码垛全流程作业,真正实现无人化生产,工作人员只需随机抽检,就能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

自动化焊接车间的变革更让员工拍手称赞。传统焊接作业中,废气、弧光与高温时刻威胁着工人健康,如今通过机器人编程,机械臂在封闭空间内完成自动焊接,彻底消除了职业健康隐患。同时,机器人运行精度极高,复位精度控制在0.3mm以内,让焊接质量始终保持稳定。

生产“智”变之外,核心技术突破同样亮眼。绿源全球首创液冷电机,解决动力衰退难题,斩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2024年推出的数字化电池养护系统,冬季自动加热电池,将铅酸电池寿命延长至质保三年;固态电气系统采用一体封装,故障率较传统线路降低90%,产品质保最长延至10年。而MES系统更实现生产排单无纸化、程序数据全程控制,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1至8月,绿源新能源电动车生产与产值均实现稳步增长:累计生产车辆148万辆,同比增长49%;完成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54%。”朱小兰介绍,当前公司业务正蒸蒸日上。

从爱玛的“数字大脑”到绿源的技术突破,我市两家企业以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不仅实现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双重提升,更为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书写着新时代工业“智”变的贵港答卷。

8月31日,广西爱玛车业有限公司单月产销突破20万辆,刷新该公司成立以来纪录。

企业与城市的共荣共生

在我市新能源电动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多家龙头企业在此扎根生长,不仅见证了城市产业的崛起,更以自身实践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近日,广西爱玛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涛就落户初衷、产业链优势及未来规划等核心问题展开分享,揭开贵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幕后故事。

“选择落户贵港,是企业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必然选择,核心源于这里得天独厚的三大优势。”刘海涛坦言。首先是优越的区位优势,贵港坐拥西江黄金水道,水运、铁路、高速公路互联互通,能高效辐射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核心消费市场,为产品流通搭建了便捷的物流网络;其次是优质的营商环境,地方政府对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高度重视,从项目审批、厂房建设到投产运营,提供全程高效的“管家式”服务,让企业落地无忧;最后是有力的政策支持,自治区与贵港市先后出台多项专项政策,为企业提供资金、人才、土地等多方面保障,为产业发展培育了肥沃土壤。

提及贵港产业链配套带来的便利,刘海涛深有感触:“经过多年培育,贵港已形成覆盖整车及各类配件的完整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效应显著,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成本优势。”以往,部分关键零部件需从浙江等地长途运输,不仅耗时久,还增加了物流与管理成本;如今,本地化配套让企业实现就近取材,大幅缩短了供应周期,物流成本显著降低,同时也提升了供应链协同效率。“正是依托这样完善的产业生态,我们的产品才能以更快速度、更优品质推向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谈及贵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的未来,刘海涛充满信心:“新能源电动车契合绿色出行、低碳发展的国家战略,市场空间广阔;而贵港作为华南地区重要制造基地,产业基础持续夯实,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下一步,爱玛将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智能化、轻量化、长续航等核心领域,持续突破关键技术;拓展海外市场,推动‘贵港制造’电动车走出国门,进军东盟及全球更广阔的市场;升级智能制造,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与绿色化水平,打造高效智能工厂。我们将以自身发展助力贵港建设,与城市共同成长,共创产业新辉煌。”刘海涛说。

▲2024年4月30日至5月4日,在首届印尼国际两轮车、零配件及用品展览会上,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新能源电动车备受外国友人关注。

面向东盟开拓海外市场

贵港的雄心不止于国内市场。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区位优势,贵港正积极开拓东盟市场。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的新能源电动车产品已出口至泰国、越南、印尼等多个国家。

“东盟是我们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贵港欧派电动车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邓波介绍,“贵港的港口优势,让我们的产品能够更便捷、更高效地进入国际市场。”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出海”,贵港以更高站位、更全链条推动产业向国际化迈进,为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贵港的目标更加清晰:不仅要筑牢新能源电动车制造基地的根基,更要攀登创新高地的顶峰,让“好电车 贵港造”的口碑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经过十年耕耘,贵港实现产业规模、产业链条、市场拓展、科技创新“四大突破”,成为中国第四大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2024年实现整车产量283万辆、配件247万套,规模以上总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12.8%。贵港市电动两轮车产业集群先后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1至7月再创新高,整车产量252万辆,电动车行业规上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7%,整车及零配件出口额增长52.6%,“好电车 贵港造”品牌走向世界。

内容来源:贵港日报 全媒体记者 易舟琴

来源:贵港宣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