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艾伦把微博篮球之夜的压轴灯光扛在肩上,现场镜头扫过孙铭徽和赵睿,两人脸上没表情,身体却往旁边让了半步,这个半步把争议彻底公开:一个上赛季只打18场、被老东家挂牌甩卖的人,凭什么最后出场?
郭艾伦把微博篮球之夜的压轴灯光扛在肩上,现场镜头扫过孙铭徽和赵睿,两人脸上没表情,身体却往旁边让了半步,这个半步把争议彻底公开:一个上赛季只打18场、被老东家挂牌甩卖的人,凭什么最后出场?
答案藏在CBA公司递给的流程表。
表上写着“微博热度+电商转化”权重占55%,比赛数据只占25%。
郭艾伦过去90天上了37次热搜,带货直播单场卖出5200条护臂,孙铭徽同期热搜11次,带货记录为零。
联盟要的是流量,不是奖杯,谁能让后台的支付数字跳得更快,谁就能压大轴,规则写得明明白白,只是球迷不想看。
辽宁队把他摆上货架,广州队用顶薪抢人,这笔买卖把郭艾伦的身价拆成三份:球场价值、票房价值、流量价值。
辽宁放弃的是第一部分,广州押注的是后两部分。
CBA公司看得更透,直接把第三部分写进年终考核,等于告诉所有球员:数据表可以赢球,流量表才能挣钱。
郭艾伦恰好是流量表里最大的那个数字,压轴不是奖励,是KPI达标后的自然结果。
孙铭徽刚夺冠,总决赛两场30+,真实命中率58%,他团队原本想借冠军势头谈商业合同,合同没谈拢,微博之夜又站第二排,经纪人在后台直接摔了本子。
赵睿更尴尬,亚洲杯场均16分,国家队队长身份摆在那,可他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只有郭艾伦的七分之一,品牌方连夜把给他的代言降级成“体验官”,title从全球变成系列,损失七位数。
他们生气,不是气郭艾伦本人,是气联盟把流量尺子摆上了台面,自己手里的冠军和国家队袖标突然不好使。
郭艾伦自己也知道这光环会反噬。
他休赛期飞去美国加练,每天投800次三分,回广州队第一件事就是找教练组要“场均35分钟”的书面承诺,他要拿场均20+10,把助攻榜前五的名次先坐实,再用一个常规赛MVP把话题拉回球场。
他清楚,流量可以让他压轴,却救不了下一次被交易,只有数据能把主动权握回自己手里。
CBA联盟算盘打得更响。
他们公布新赛季转播合同里新增“球员个人通道”收费,看郭艾伦单视角要单独付9块9,联盟抽成30%。
压轴出场是提前给用户做心理铺垫:最值钱的人当然最后亮相,以后卖个人视角才能卖得动。
球迷骂完,真香定律照样生效,预售通道一开,郭艾伦个人机位秒空,系统挤到崩溃,技术部加班扩容服务器,这就是他们敢顶着骂声也要把压轴给他的底气。
下一次名单再公布,如果张镇麟微博粉丝破3000万,带货超过郭艾伦,压轴就会换人,CBA不会和钱过不去。
球员想不被摆上架,要么夺冠,要么霸榜,要么学会在直播间喊“三二一上链接”,三条路摆在面前,走哪条自己挑。
骂郭艾伦的人,其实骂的是自己想不通的新规则。
球票越卖越贵,数据表越来越薄,你还觉得压轴只是排座次?
来源:汪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