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乡村美学”是对乡村的重新发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8:00 1

摘要:社会发展与人一样。农村是我们的童年,是我们的老年,它是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也是我们人生安稳的归途。我们曾经忘记了它、忽视了它、背叛了它;但是最终,我们又重新发现了它。

【品橙旅游】社会发展与人一样。农村是我们的童年,是我们的老年,它是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也是我们人生安稳的归途。我们曾经忘记了它、忽视了它、背叛了它;但是最终,我们又重新发现了它。

9月下旬,位于秦岭深处的留坝县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乡村生活美学创意周”活动,活动时间不长,但既有乡村生活场景观摩,又有专家理论报告;既有成功案例分享,又有疑虑交流研讨,在活动中,还穿插展示了“各美其美的晒秋场景”,策划举办了“激情飞扬的商协会足球公益赛”,让大家沉浸体验了富有陕南特色的地方文化艺术和风味美食。

用留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谢建斌的话说:旨在探索“艺术富美乡村”的新策略,领悟“乡村美学经济”的新理念,寻找传承乡村文脉的“新答案”,推动乡村“由形到质”的转变,搭建从“展示”走向“共创”的平台,让“乡村生活美学”从概念变成实践,真正“可感可及可触摸”。

©即梦AI制作

留坝的乡村美学实践

留坝位于汉中市北部。地处秦岭南麓,汉江上游,“面巴蜀而背秦川”,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地质地貌特征独具特色,境内山岭陡峭,垂直高差大,地貌复杂,气候多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天然氧吧”“绿色宝库”之美誉。历史悠久,资源丰饶,交通便利,历代为栈道交通要道,素称“秦汉咽喉”之地。据称,留坝县的名字由来与其历史沿革密切相关:‌该地原名“刘坝”,因汉高祖刘邦曾在此修筑汉王城而得名;后因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封号“留侯”)在此隐居并建留侯祠,于清乾隆年间更名为“留坝”‌,并沿用至今。

留坝的秋天

不过现在的留坝并不仅仅因为“风景”或“传说”而闻名。正如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所言:我对留坝的印象,最难忘的不是秦岭雄奇或民宿高端,而是这里“真有乡村”——民宿主人是懂民俗的村民,每个人都对来客笑脸相迎。“最高级的乡村是看起来仍是乡村的乡村”。

而留坝也在近年来的旅游发展中,想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其他乡村旅游之路,在将民宿与非遗活动相结合之余,他们希望借由民宿提升到“美学”的高度。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美学乡村建设探索中,留坝县农业农村局重点推进了三项创新性实践。

一是“美学+产业”赋能,让土特产成为“文化符号”。依托生态优势,将秦岭山水、张良文化、栈道遗迹等地域元素融入农产品设计,对土蜂蜜、西洋参等特产进行美学包装升级,实现从“散装称重”到“礼盒精装”转变,打造“可带走的乡村美学记忆”。构建“线上直播+线下店铺”双渠道销售网络,2025年上半年“留”字号土特产网销额突破3500万元,带动农文旅融合产业综合增值超30%,达成“颜值”与“价值”双赢。

二是“共建+智库”联动,激活群众内生动力。摒弃“外部单向输入”传统模式,组建由288名乡土人才与艺术专业大学生构成的“乡村改造师”队伍,上门提供设计方案,引导村民利用老木料、旧陶罐等闲置物品参与庭院改造,自主绘制“二十四节气”墙绘、打造“花墙景观”。累计建成美学示范庭院494户,推动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创意参与者、成果受益者、长效守护者,实现“乡村美在群众手里,美进群众心里”。

三是“改造+提升”结合,唤醒乡愁空间价值。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不破坏自然肌理”原则,聚焦村口、巷道等“关键微空间”实施“废料重生”工程,利用废弃砖瓦铺就“石磨小径”,老井周边改造为“乡愁小广场”。累计改造小微公共空间22处,打造和美乡村创新创意点48个、特色微景观300余处,实现“处处是景、步步入画”,让乡村兼具“烟火气”与“诗画意”。

由于“处处是景”,在留坝做“泥叫叫”非遗体验馆的主理人、非遗传承人杨帆对品橙旅游表示:“在旅游旺季时,留坝一房难求,即使我提前一周去订也订不上。”现在杨帆的“泥叫叫”非遗体验馆的十一活动预定名额也全满员了。

泥叫叫非遗体验活动

“其实乡村不用美学,乡村的自然状态就很美。” 杨帆说。正在说话间,一只碗大的黑蝴蝶翩翩飞过屋顶:“留坝已经做得很好了,外来者和乡村主理人之间形成了关联关系,也比较善于用旅游的语境把乡村重新构建起来,但真正的要深入到让地方发酵的话,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就是说,乡村振兴和乡村之美不是一蹴而就的。”

专家眼中的乡村之美

即使在不断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大国”,几千年的文明根基在于农村,更广泛的人群生活于农村,或者从农村走了出来。

但农村并不应该成为一件旧衣服。现在,更多的人在城市打拼后累了倦了,还是想要回到农村,回到与自然、土地,与人更亲近的地方。

中国旅游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全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农村养老分会主任委员朱启臻就表示,乡村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文化和教化”六大价值,如果在民宿发展过程当中,这六个方面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个民宿,就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一个方向。

乡村从村落的选址到民居的建造,再到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现在很多的非遗就是过去的生产与生活的遗迹。此外,乡村文学、邻里关系、宗族体系等等一切,都构成了乡村之美。

©Lisa

朱启臻老师说:“多元价值在民宿中的应用,实际上可以在方方面面的从生产到生活,比如产业兴旺,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乡村的繁荣,人来了干什么,干点事,有产业,不是光来睡觉、吃饭,而是通过康养、休闲、度假、体验需求的满足,发展成为乡村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老这些产业。我们的新兴产业也同样是依托于乡村的空间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民宿应该是乡村多元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

中国民宿产业代表人物,现任杭州市民宿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夏雨清认为,虽然从GDP产值来看,民宿不是一个特别大的产业。但其背后有巨大的能量,还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入口,这个入口目前来看是最有效的,有很多的专家去搞过乡村振兴的尝试,往往他们人走茶凉,但是只有民宿坚持了下来,因为民宿可以靠后期的运营持续来使它循环。

其实,现在的游客来到乡村住民宿,并不像在城里出差一样,只需要“睡觉”的地方,而是一个生活与体验的地方。中国的乡村是由一小团一小团的小世界组合了大乡村。

©Lisa

近年来,留坝县以“修旧如旧”的匠心开展古建修缮,全力守护乡村历史文脉与风貌肌理;同时,以“活化利用”为核心,将闲置民居转化为特色民宿、文创空间,截至2025年5月,留坝县共有民宿181家,但美学示范庭院494户,这也说明风景旅游已经成了一个背景了,生活才是一种真正的旅游。

当人们回到农村时,人们不仅要体验自在、方便、人情味,同时也要找到美。现在,乡村并不成为城市生活的反面,而是其部分的差异生活,部分的延伸,甚至提升。这就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想要做好乡村旅游,一定要有年轻人的参与。而我们这里因为做旅游,很多年轻人都回乡创业了。”留坝某村干部说。

构建乡村之美大不易

现在留坝老街流水潺潺,在老街一头的街坊宴酒肉飘香,吃饱后只需一会儿就可以到张良庙、紫柏山寻幽探古,累了就可以回到各具特色的民宿去休息或体验非遗活动,晚上还可以观星……这样的日子正是我们中国人最想要过的“神仙日子”。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村子都可以构建“乡村美学”。而且在构建乡村美学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首先,应该先思考当下的乡村是谁的乡村,我们是在为谁服务?有专家认为,没有村民的乡村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对于旅游村来说,就要考虑游客的需求,乡村的功能和内容会发生变化,需要有乡村的策划和规划。

其次,对于美的定义很难统一。太多乡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原有的乡村肌理被破坏,即使没有被破坏,空心村现象也十分严重,而没有了当地的村民,生活味道就变得模糊,所谓的生活之美、教化之美就谈不上。

再次,需要政府的引导。正如夏雨清所言:要发展民宿,一定要有引领性的品牌进入,这样村民跟进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的过程。如果反过来没有规划,等村民先开无序发展,后面就很难收拾了。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做民宿、做营地、做非遗、做旅游,而是一定要结合乡村最本真的特性去来做,只做一点,把一点做深,这样就能够突出乡村的核心的优势。

专家指出,乡村的文化的IP找好了,定位做好了,它的内容和业态也已经丰富了,具体到如何做,实际上就是要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叫“策划先行,运营前置”,在做每一个乡村的定位和策划之前,一定要先有一个运营的乡村运营的团队进行前置,带着运营的思维运营的模式,然后去确定乡村的IP,确定乡村的定位,再确定乡村的核心的优势,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当山村上升到“美学”,发展空间就不再仅仅是振兴、复苏那么简单,因为“美”不仅仅是观感的,更是味觉的、触觉的、心灵的,也许更因为“美”会让我们重新发现乡村、重新爱上乡村。(品橙旅游Lisa)

来源:品橙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