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末的深圳,气温仍徘徊在30度左右,但在深圳前海,一座巨型蓝色建筑内却维持着零下6摄氏度的恒温环境。这里是全球维度最低、规模最大的室内雪场——深圳·前海冰雪世界,于9月29日正式开业。
地理限制,从来不是发展的边界。
文 | 华商韬略 唐清
九月末的深圳,气温仍徘徊在30度左右,但在深圳前海,一座巨型蓝色建筑内却维持着零下6摄氏度的恒温环境。这里是全球维度最低、规模最大的室内雪场——深圳·前海冰雪世界,于9月29日正式开业。
官方数据显示,项目开业当天以及次日,雪票已全部售罄。预计今年“十一”黄金周,前海冰雪世界的游客量将持续攀升,成为假期深圳旅游顶流项目。
【01 从无雪之城到冰雪之都】
在从未下过雪的南方城市打造室内滑雪场,听起来像是个大胆的梦想。但深圳用实力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漫步在这座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冰雪世界里,很难想象脚下是常年温暖的南海之滨。五条专业雪道蜿蜒而下,其中最长的单道达463米,83米的垂直落差带来媲美户外滑雪场的刺激体验,连资深滑雪爱好者都得承认:“这不仅是小打小闹的体验场,也是能正经练技术的地方。”
但它的野心远不止“造一个滑雪场”。运营方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条专业索道、5条魔毯,每小时能输送3200人——这个承载力,直接破解了许多冰雪项目“排队两小时、滑雪十分钟”的痛点。
更贴心的是,4000平方米的冰雪乐园里,设置了14项涵盖亲子互动、趣味竞技等各具特色的雪上娱乐项目,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冰雪乐趣。
但不仅如此,前海冰雪世界甚至连体验感都做了升级。
项目特别打造了83米高空专属会所“超雪荟Club”,提供180度全景视野配合管家式服务,让滑雪体验超越了运动本身,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而真正跳出传统框架的,是它对“冰雪+”生态的整合:以雪场为核心,串联商业、酒店、高端公寓,再加上大湾区最综合的户外极限运动社区“CITYWILD超感公园”——33米室内深潜基地、高空探索城堡、忍者障碍赛,把“冰雪”和潮流运动绑在一起,造了个“在城也在野”的新地标。
但更深层的逻辑是:深圳要做的不是复制北方的冰雪,而是创造南方专属的冰雪生态——通过打造完整的冰雪产业链,实现从单一滑雪功能向综合性文旅目的地的跨越。
无雪之城,就这样变成了新的“冰雪目的地”。
【02 科技+文旅,深圳创新的“冰山一角”】
长久以来,深圳的创新从来就不是喊口号,而是用技术啃硬骨头——前海冰雪世界的诞生,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在年均温超22摄氏度的亚热带城市,维持10万平方米的零下环境,核心难题不是“造雪”,而是控制能耗。
传统室内雪场的高能耗,曾让很多南方城市望而却步。但前海冰雪世界交出的答案是:通过创新制冷系统和智能温控技术,能耗和排放比常规方案降低43%。
科技赋能冰雪产业,在深圳早有成功先例。
今年初,作为2025年国际冰联女子冰球世锦赛的举办地,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的冰场就凭借其智能控温系统、激光找平冰面维护技术等,为运动员打造了国际一流的竞技环境。获得了国际冰联与参赛运动员“国内乃至世界最佳冰球场馆”的高度评价。
这些技术经验的积累,为前海冰雪世界这类更复杂、规模更大的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实不止冰雪产业,深圳的“文旅+科技”早已形成自己的逻辑。
今年春节,深圳联动腾讯推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企鹅移动岛——来深过大年,企鹅‘圳’在展”新春特别展览,名为“大鹏展翅鹅”的巨型企鹅装置靠科技互动,成了现象级打卡点;
接着在8月底,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一场由1.2万架无人机打造的灯光秀在市民广场与人才公园上演,这是全球首次实现1.2万架无人机升空表演,直接带火了当地文旅产业——仅8月26日当天,全市文旅消费规模就突破12亿元。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从来不是“用科技搞噱头”,而是用技术把体验变成城市记忆点,再转化成持续的消费力。
【03 黄金周试金,大湾区协同下的文旅新想象】
这座冰雪世界的热度,早已超越了深圳的行政边界,正如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所言,它正在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冰雪新地标”,让粤港澳大湾区的文体旅融合展现出全新可能。
交通的便利,让这片冰雪世界自然融入了大湾区居民的生活圈。
从广州、佛山、东莞等城市出发,1.5小时的车程恰好在“微度假”的最佳心理距离内。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的深入推进,粤港澳三地的交流障碍正在消弭,将为项目创造源源不断的稳定客流。
独特的项目定位,让前海冰雪世界成为吸引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的“强磁场”。
有文旅专家指出,这个项目与香港的都市风情、澳门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巧妙的互补关系,三者共同勾勒出大湾区“一程多站”的旅游新图景。这种区域协同效应,不仅让游客受益,也将促使文旅消费的“蛋糕”越做越大。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个项目恰逢其时地呼应了国家战略。
前海冰雪世界不仅获得了吉尼斯“最大室内滑雪中心”的认证,更拿下了国际滑雪联合会(FIS)专业赛道认证,同时成为粤港澳三地多个滑雪训练基地,是大湾区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筹备的关键节点,该项目将为深圳承接冰雪赛事、推动体育与文旅融合提供了重要载体。这种“地方实践对接国家战略”的发展路径,正是深圳城市发展智慧的集中体现。
站在前海冰雪世界这座“跃海蓝鲸”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滑雪场,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理念的生动呈现。
从突破地理限制的技术创新,到激活消费市场的精准布局,再到促进区域协同的战略眼光,深圳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发展的边界,不在于地理的纬度,而在于创新的维度。
南海之滨的这片人造雪域,正在悄然书写着中国冰雪经济的新篇章。
——END——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
来源:华商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