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资阳市乐至县坚决贯彻就业优先战略,锚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聚焦重点企业用工“急难愁盼”与劳动力就业“供需错配”两大难点,积极探索就业服务新模式,创新人力资源招引“四大机制”,构建企业用工保障闭环,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人力资源支撑。今年以来
今年以来,资阳市乐至县坚决贯彻就业优先战略,锚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聚焦重点企业用工“急难愁盼”与劳动力就业“供需错配”两大难点,积极探索就业服务新模式,创新人力资源招引“四大机制”,构建企业用工保障闭环,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人力资源支撑。今年以来,累计为重点企业输送合格劳动力7821人,同比增长116.23%,招工留工率达64.87%。
紧盯就业服务网络,创新多元协同的招聘机制
创新拓展求职服务链条。推行“线上寻岗、云端求职”新模式,采用短视频宣讲、直播带岗答疑、入企探岗直观展示等形式,打破时空限制,拓宽求职渠道,开展各类网络专场78场,推送岗位7.36万余个,促进3379人实现就业,同比增长32%。
优化升级招聘模式。推动招聘方式由“大水漫灌”式向精准化、常态化转型。围绕“引雁归巢助力帅乡”等主题,分行业、分群体举办“小、精、专”专项招聘48场,开展“招聘进社区”“零工夜市”等便民小型招聘会180余场,精选配置优质岗位4.25万余个,助力2163人成功就业,同比增长140%。
创新推动就业网格化建设。紧盯人力服务市场短板,精密布局就业服务网络,积极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百米”。在21个乡镇(街道)设立218个人社基层服务平台,配备专职人员,全链条开展动态需求摸排、信息双向推送、一站式咨询服务,打造“15分钟站点服务+网格信息服务”双圈覆盖体系,信息知晓度和群众就业率实现双提升,实现劳动力服务全覆盖,为县内重点企业输送劳动力2279人。
紧盯供需对接瓶颈,创新就业一体动员机制
建立劳动力信息精准摸排机制。以“全县就业服务一盘棋”为核心目标,高标准建设县域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全域采集28.49万名适龄劳动力信息。依据职业技能、就业意向分类精准录入,动态录入劳动力就业现状,实现劳动力资源底数清、情况明。
优化完善数据高效利用机制。同步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响应体系。就业服务机构依托数据库精准匹配企业用工信息,在用工企业和条件相符劳动力之间反复双向推送,乡镇、村(社区)上门定向动员,提高劳动者择优选岗入职效率。信息精准对接推送开展以来,仅3个月便保障企业用工5200余人,助力乐至韵达物流、奋安铝业等新投产重点企业快速达产,成功打造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乐至速度”。
推动企业用工保畅控流。推行“1+N”人社服务专员制,指导企业优化岗位设置、薪酬体系,主动建立员工关怀机制,及时发现、化解劳资隐患75起、涉及资金960.12万元,协助企业解决税收、用工稳岗、周转资金等方面问题14起,全县重点企业用工流失率下降11.89%,实现用工领域“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循环。
紧盯用工服务效能,创新三方协同驻企机制
探索建立企业用工合作机制。精准对接13家优质人力资源机构与韵达物流等重点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全方位开展就业服务合作,构建起“需求对接—服务供给—效果反馈”全链条合作体系。试点实施“面试外包制”,招引第三方机构开展“招聘、培训、上岗”一体化服务,有效缩减企业招聘周期和成本,提升新聘人员入职匹配度。
创新开展“点对点”驻企服务。县就业部门选派专员入驻县内重点企业,协同人力资源企业共建“用工蓄水池”和快速响应机制。针对部分企业用工量“潮汐变化”特点,指导企业优化岗位结构、设置弹性用工,完善共享用工服务机制,企业间通过县域劳动力数据库和三级服务网络迅速匹配动员实现人力调剂,降低频繁招聘和解聘带来的成本与风险。截至8月,已为韵达物流、奋安铝业等企业提供阶段性用工服务超5.9万人次,有效破解企业“旺季缺人、淡季冗余”的用工难题。
紧盯用工服务环境,创新政策协同保障机制
建立惠企政策落实联动机制。整合就业扶持、社会保险补贴、失业保险稳岗等多方政策资源,创新推出“乐至县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包”,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稳岗返还、新成长劳动力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惠企政策资金1380余万元,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健全服务闭环反馈机制。推行“问题发现—察疑立解—反馈闭环”全流程管理,采取“实地走访+专家座谈+电话沟通”组合模式,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1920余家次。
实行按月调度制度。对就业服务落实情况重点关注、跟踪督促,定期评估服务效能,及时整改落实不力、服务效能差等问题,确保各项服务落地见效、长效运行,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与满意度,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优质稳定的用工环境。(文/乐至县就业局 褚洪雪)
来源:四川劳动保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