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老师来沪“取经”!笔记本记满“课堂秘诀”,直播展示课跨越山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17:25 1

摘要:九月的上海,夏末的燥热尚未完全褪去,建平香梅中学的校园里满是青春活力——学生们的笑声在走廊回荡,操场上奔跑的身影绘就热闹景象。在这片充满朝气的校园中,中国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教育帮扶四川省雷波县黄琅初级中学的教师跟岗培训交流活动正式展开,来自四川大凉山的王忠羲、

摘要:搭起一座跨越山海的教育交流桥梁

九月的上海,夏末的燥热尚未完全褪去,建平香梅中学的校园里满是青春活力——学生们的笑声在走廊回荡,操场上奔跑的身影绘就热闹景象。在这片充满朝气的校园中,中国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教育帮扶四川省雷波县黄琅初级中学的教师跟岗培训交流活动正式展开,来自四川大凉山的王忠羲、吴玉梅、陈杨、王真锋四位教师,在此度过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八天跟岗学习时光。

这段日子里,四位教师的脚步穿梭在各个教室:清晨跟着建平老师熟悉课前准备流程,课堂上专注记录教学方法与互动细节,课后围坐参与教研讨论,把上海优质课堂的“秘诀”一一装进笔记本。而在学习尾声,他们站上建平香梅中学讲台开展的展示课,更通过直播同步辐射福建三明及四川黄琅中学的课堂,搭起一座跨越山海的教育交流桥梁。

“以前总觉得教学就是教知识点,来了这儿才明白,如何把以学生为中心贯穿到教学中。”英语教师王忠羲的感慨背后,藏着一段从大山走出的奋斗故事。早年他曾一边在工地务工,一边挤时间坚持学习,最终圆了教师梦。此次跟岗,他对上海教师的“情境教学”印象深刻: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怎样深挖教材内涵、如何设计互动环节,这些细节都被他密密麻麻记在笔记本上。

彝族语文教师吴玉梅则将目光聚焦在课堂创新形式上。“情景化、项目化教学太受启发了!”她在展示课《我的叔叔于勒》中,大胆借鉴上海课堂的互动模式,让原本略显枯燥的课文分析变得生动起来。吴玉梅坦言,自己早已把这些创新方法整理成详细笔记,计划带回学校与同事分享,“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让大凉山的孩子也爱上语文课堂”。

每天提前到校的陈杨,成了建平香梅中学清晨校园里的熟面孔。“早点来能多和学生聊聊天,也能跟着老师多学些课前准备的技巧。”这位语文教师笑着说,上海课堂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关注,彻底更新了他的教育理念。在讲授展示课时,他特意放慢节奏,留意每位学生的眼神,及时回应举手提问的孩子,“以前总担心进度,现在才知道,关注学生的理解度比赶进度更重要”。

四位教师中最年轻的王真锋,是2000年出生的“00后”,去年刚踏上讲台的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跟岗学习。从课堂练习的分层设计,到讲题时的节奏把控,只要遇到疑问,她就第一时间向建平老师请教。她说,要尝试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知识点,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易懂,“这次学习让我明白,培养学生的思维比灌输公式更重要,以后我会更注重引导他们主动探索。”

八天的跟岗时光虽短,四位教师的笔记本却写得满满当当——既有课堂流程的细致记录,也有教学反思的深刻感悟,有些笔记本里还夹着建平香梅中学师生赠送的手写课程表等小物件,这些温暖的细节,成了此次“取经”之旅的珍贵纪念。展示课的成功,不仅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检验,更让他们收获了满满的教学自信。“沪川两地学情不同,课堂模式或许无法直接复制,但思维方式、教学理念可以复制。”建平香梅中学校长李砚峰在交流中表示,“当这样的示范研讨成为常态,优质教学的标准才能逐步扎根。”

“之前总觉得乡村教育条件有限,教学思路也打不开,来上海学习后才发现,我们不缺对教育的热情,缺的是科学的教学方法。”王忠羲的话,道出了四位教师的共同心声。如今,带着在上海学到的经验与感悟,他们启程回到大凉山,把优质的教学理念融入当地课堂。这些星火不仅将照亮他们未来的教学之路,更将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知识的光芒跨越山海,温暖更多大山里孩子的求学梦想。

来源:劳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