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九点零七分,合肥站广播里这句轻飘飘的道歉,像一根钝针,戳破了候车大厅里所有人强撑的体面。
“K8411又晚点了?
”——昨晚九点零七分,合肥站广播里这句轻飘飘的道歉,像一根钝针,戳破了候车大厅里所有人强撑的体面。
没人抱怨,也没人离开队伍,大家只是默默把手机电量调到省电模式,像一群被拔掉充电线的困兽。
这班车从连云港东晃过来,全程不过六百公里,却能把三千多号人同时逼进“电量焦虑”——新装的USB口根本抢不到,免费WiFi限时半小时,刷两条短视频就弹窗“本次体验已结束”。
技术升级了,体验却没升级,像给老爷车贴了张新膜,该喘还是喘。
更魔幻的是,合肥站正把自己拆成工地,又同时塞进更多旅客。
西广场地下通道刚炸宽四十 percent,出站像走迷宫,导航二维码贴在脚手架上,扫一次得先挪三回行李。
GDP增速6.8%的春风一吹,商务客拖着登机箱冲进来;新桥机场S1线施工,把天上飞的也赶到地面;再加上“春游江淮”的粉色小旗一摇,大爷大妈们背着单反来打卡——三股人流撞在一起,把K8411的过道挤成了春运提前版。
水家湖站那边还在给站台“增高”,列车编组临时调来调去,时刻表像小孩赌气画的格子,说改就改。
铁路e卡通倒是真方便,手机一刷就进站,可进了站才发现,候车椅被施工围挡啃掉一半,剩下的位置早被背包和泡面桶占领。
有人算过,周五下午到周日晚上,这班车的上座率能飙到120%,过道里站的都是会呼吸的“无座票”。
想避开?
除非你愿意周三请假,或者半夜两点到合肥,那时候站房改造的施工队刚下班,水泥味儿混着早点摊的豆浆味,才算抢到一点喘息的空档。
最扎心的是,上海局已经预告二季度要换新车底,空调更凉,座椅更软。
可通知后面跟着一句小字:具体实施日期视改造进度而定。
翻译成人话就是——“先挤着,好日子哪天来没谱”。
所以真打算坐K8411的人,别只盯着12306的放票时间,先把“上铁12306”App里的车站导航下载离线,再带一块不怕丢的充电宝,最后记得提前半小时到站——不是怕排队,是怕找不着围挡后面那条临时通道。
等车的间隙,抬头看看天花板新开的采光井,阳光穿过钢架正好落在“合肥站欢迎您”的金属字上,亮得晃眼。
那一刻你会明白,所有升级、改造、增速,最终都是把人往更快、更满、更挤的方向推。
列车终究会开,也终究会晚点,而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在电量耗尽之前,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格USB口,然后像今晚的广播一样,对自己轻声说一句:抱歉,再等等。
来源:大白兔畅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