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等中国官媒在“福建”舰成功弹射测试歼-35隐形战斗机等舰载机以后,又披露了歼-35采用两个中推发动机提供强劲的动力,特别是指出歼-35采用新型隐身材料制作,让其雷达反射截面积甚至比人的手掌还小,引发了国外相关军事网站的高度关注。
央视等中国官媒在“福建”舰成功弹射测试歼-35隐形战斗机等舰载机以后,又披露了歼-35采用两个中推发动机提供强劲的动力,特别是指出歼-35采用新型隐身材料制作,让其雷达反射截面积甚至比人的手掌还小,引发了国外相关军事网站的高度关注。
9月29日,军事观察杂志网站在第一时间撰文,称歼-35隐形战斗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大约是麻雀的手掌”,这是根据其特殊的机身设计和超材料技术而创造的。
歼-35战斗机,它的机体隐身能力,被央视称为“比人的手掌还小”。现在,涉及歼-35的隐形性能,全网都在传播,越传就越有趣,到了军事观察杂志网站这家国外这家著名的军事网站,竟然已经到了“大约是麻雀的手掌”
许多看到这条军事新闻的中国军迷,确实感到有些匪夷所思。歼-35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它的隐身性能被认为可与较新批次的歼-20和F-35相媲美,并且明显优于较旧的F-22和俄罗斯的苏-57,这样的说法反倒更能让人容易接受。
央视在曾经播出的相关节目中,从雷达、红外、光学、声学隐身等综合性能方面分析以后,就毫不掩饰地声称,歼-35战斗机的隐身性能已经是全球第一。
歼-35作为舰载战斗机,在“福建”舰上弹射时的数据显示,它的最大起飞重量约30吨。在机体尺寸方面,已经处于中量级战斗机的最高端。
这般约30吨的体重,让歼-35仅略小于制空型的重型隐形战斗机歼-20、F-22和苏-57,已经非常接近它的外国竞争对手最大起飞重量约31.8吨的F-35“闪电Ⅱ”联合攻击/战斗机。
当初,中航集团沈飞公司研制它时,是作为外贸版的陆基战斗机FC-31“鹘鹰”。在未取得外销成绩的背景下,却被中国海军航空兵率先看上了,毕竟歼-20隐形战斗机机体大、吨位大,且它的机翼不可折叠,并不适合在此基础上改造成舰载战斗机。
那个时候最大起飞重量约28吨的“鹘鹰”2.0版,似乎更适合作为“弹滑兼容”的隐形战斗机,成为中国海军未来的弹射型航母和现役的滑跃式航母所装备和运作。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中国海军看上“鹘鹰”2.0版战斗机时,中国空军也相中了这款中型隐形战斗机,也大手笔地下了订单作为歼-20补充,让两者形成隐形战斗机的高低搭档,以此来扩大中国空军第五代战斗机的机队规模。
歼-35舰载战斗机和陆基版的歼-35A战斗机,采购和运营成本相对重型制空战斗机歼-20较低,尽管其航程、传感器和武器有效载荷仍然逊色。
但是沈飞公司这种陆空兼容的开发模式,却能够大大降低这款中型隐形战斗机开发所需的成本和时间,并能相应地降低这两款不同类型的隐形战斗机在列装以后的维持成本并提高物流效率。
歼-35隐形战斗机的研发成功,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以后,第二个在世界上具备独立研制和装备两款隐形战斗机的国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既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蓬勃发展,又提升了中国作为大国的全球影响力。
来源:国平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