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一出,全球舆论立马炸锅:一个国家元首因为说了几句美国不爱听的话,就被限制出入,这到底是谁家的地盘?美国是不是把联合国当成了自己家的后院?
最近联合国大会又出了大新闻,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刚在纽约参加完活动,结果美国就把他的签证给吊销了。
这事儿一出,全球舆论立马炸锅:一个国家元首因为说了几句美国不爱听的话,就被限制出入,这到底是谁家的地盘?美国是不是把联合国当成了自己家的后院?
佩特罗
佩特罗当然不买账,直接在公开场合怼了回去,说美国根本不尊重国际法,还顺势甩出一个重磅建议:既然美国老这么耍签证把戏,联合国总部是不是该考虑搬家了?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提这茬了,美国身为联合国总部的东道主,经常拿签证做文章,谁不顺眼就卡谁的脖子,之前巴勒斯坦、伊朗、俄罗斯的代表也都被美国用签证“请”出门过,很多国家早就憋着一肚子气。
联合国本来是大家平等发声的平台,可一到纽约,规则就变成“美国优先”,这让不少国家都觉得很不爽。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国内也有人对联合国各种不待见,有电视台主持人甚至在节目里喊话,“要么退出联合国,要么直接炸了它”,虽然最后道歉了,但这种极端言论能在主流媒体上播出来,说明美国社会对联合国已经没啥耐心了。
和美国的“退群”操作不同,中国最近却成了联合国的新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教科文组织都把全球性机构落户上海,这可是头一回把这么重要的中心放在欧美以外的地方。
为什么选中国?一方面是国际信誉,另一方面是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这些领域的实际贡献,加上中国在联合国维和、会费缴纳上都很积极,很多国家觉得中国靠谱,愿意把重要机构交给中国托管。
这背后的信号很明显:联合国总部未来是不是能搬到中国?以前大家觉得天方夜谭,现在越来越像是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选项。
美国之所以把自己逼到这个地步,跟特朗普的政策有很大关系,上台后各种“退群”,不合心意的国际组织说走就走,还想搞会费改革,自己少掏钱还想多发声,美国这种吃饭想坐主桌又不想买单的做法,谁看了都心生不满。
更关键的是,这种任性操作正在让联合国的根基变得不稳,联合国本来是大家平等对话的舞台,美国却总想把它变成“美国说了算”的工具。
时间长了,其他国家当然会考虑:是不是该找个更公平的地方,重新搭建国际合作的平台?
联合国总部真要搬家也不是小事,纽约运营了七十多年,涉及到资金、安保、外交协调,想搬就搬,不现实。
但如果美国继续用签证当武器,联合国机构慢慢“向东转移”,未来总部搬迁的可能性真没那么遥远。
现在的趋势很明显,联合国一些职能机构已经开始分散到其他国家,比如环境署、人居署搬到内罗毕,教科文、可持续发展中心落户上海,这种“职能分散化”,既能降低成本,也能减少被美国政治干预的风险。
中国在这波联合国改革潮里,表现得越来越像“靠谱大哥”,不仅是在经济上带头,还在国际事务里强调公平和透明,不搞小圈子,也不玩一票否决,这让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愿意靠拢中国,觉得和中国合作更有安全感。
当然搬家不是一蹴而就,联合国改革也有很多难题,比如五常的一票否决权、机构效率低下等等,但现在国际格局已经在变,美国不再一家独大,亚洲、非洲的新兴力量不断涌现,联合国如果还死守纽约,恐怕真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这次哥伦比亚总统的发声,其实是帮很多国家把心里话说了出来,美国如果继续用东道主身份给别人使绊子,迟早会把联合国推向新的归宿。
现在越来越多联合国机构选择落户中国,已经说明国际社会在用实际行动表达态度:大家需要一个更中立、更开放的平台。
虽然短期内联合国总部彻底搬离纽约还不现实,但“职能分散化”已经不可逆转,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务实合作,正在成为各国的新选择,未来,如果美国还是一意孤行,联合国总部搬迁的呼声只会越来越高。
这场由一张签证引发的风波,最终演变成了全球治理格局的深层讨论,各国都在重新审视,联合国到底该属于谁、该服务谁。
也许有一天,联合国真的不再是美国的“后院”,而是全球真正平等对话的舞台。
来源:辉南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