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城市发展面临新形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新期待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议再次强调了城市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指出要“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学习本课,深刻把握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城市发展面临新形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新期待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议再次强调了城市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指出要“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握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核心路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系统协同的治理革新、精准调适的资源配置、动态平衡的发展策略,在存量更新中激活活力,在功能完善中增强吸引力,最终实现城市发展质量、治理效能与市民获得感的同步提升。这要求我们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超越传统空间扩张逻辑,重新布局现有城市空间;要关注流动人口治理,重构资源配置逻辑;要构建城市评估体系,实现“人民满意度”的可量化测度;要建设共享智慧城市,确保技术红利全民共享,从而在空间正义、数字包容、精准响应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城市文明跃升,最终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目标。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逻辑正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这要求城市发展战略重新锚定“人、城、产”协同逻辑,建立资源动态配置机制,不断激活城市活力,增强城市吸引力。
推动城市规划布局由“外延式蔓延”转向“内涵式优化”。要推动城市功能空间实现有机更新,修复老城区的老旧建筑,构建“口袋公园”、便民商店等人性化服务场景。要稳步开发新城区,均衡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避免出现“空城”现象。要系统修复城市生态廊道,重视滨水绿道、社区花园等绿色生态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空间韧性。
城中村改造力争“三维平衡”。开展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工作时,要注意在改善民生、保护历史文脉与控制成本之间实现动态平衡,既要通过系统性改造提升居民居住条件,又要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避免“千城一面”,还要创新投融资机制与改造模式,制定完善自拆自建等改造政策,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居民共建的方式,降低改造成本,确保改造工作可持续推进。
在优化产业结构时聚焦新旧动能的协同转换。一方面,要通过存量空间功能置换等方式,有效利用空置场所和闲置资源,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载体。例如,将空置厂房改造成直播基地、研学乐园等,让“死空间”变成“活资产”。另一方面,要依托既有产业基础,深度挖掘本地产业优势,同时延伸产业链,向上发展上游产业、向下发展加工产业,形成可持续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形态从分散粗放向集聚高效升级。
(作者分别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更多党课见《党课参考》)
来源:七一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