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总统当着全国人的面说,孕妇千万别吃泰诺,吃了可能让孩子得自闭症,还补了句“刚出生的宝宝没必要打乙肝疫苗”。
2025年9月21号,特朗普那场全国直播刚结束,美国不少诊所的医生就直接懵了。
这位总统当着全国人的面说,孕妇千万别吃泰诺,吃了可能让孩子得自闭症,还补了句“刚出生的宝宝没必要打乙肝疫苗”。
这话一出来,本来医学界公认的安全结论,瞬间就乱成了一锅粥,我先给大家说个纽约布鲁克林诊所的事儿。
那天诊所里空气都绷着,桌上堆着好几瓶泰诺,医生和患者脸色都不好看,哥伦比亚大学伊尔文医学中心的儿科助理教授布拉乔-桑切斯,当场撞见一位妈妈在诊室里哭。
这位妈妈怀孕时头疼,吃了泰诺缓解,现在听了特朗普的话,一个劲儿自责,就怕自己“亲手让孩子得了自闭症”。
说实话,换谁是这位妈妈,听总统这么说都得慌,当妈的最怕自己的选择坑了孩子,可问题是,医学上从来没说过泰诺和自闭症有关系啊。
隔壁诊室还有个三胎妈妈,本来对孩子打疫苗特别坚定,结果看完直播,直接跟医生说“以后每次只打一针”。
她还跟医生念叨,“要是孩子以后出问题,我肯定原谅不了自己”。
走廊里另一位妈妈更直接,说要不是纽约市规定入学必须打全疫苗,她绝对不会让孩子打。
老实讲,家长对疫苗谨慎点能理解,但因为一句话就改主意,甚至想放弃必要的疫苗,这就有点跑偏了。
疫苗这东西不是随便推的,就说乙肝疫苗,美国从1991年就推荐新生儿打,这么多年下来,母婴传播率降了一大半,怎么就“没必要”了?
特朗普这话不仅让患者乱了,医生们更是忙到脚不沾地。
妇产科专家吉利斯皮-贝尔后来公开说,已经有患者不光怀疑泰诺,连流产药米非司酮都不信了,有些需要用药流产的孕妇,因为这份怀疑,差点耽误了治疗。
格鲁吉亚还有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生(没敢说名字),遇到更棘手的情况,有家长的宝宝是早产,还得了心脏病,本来泰诺是治疗里的关键药,结果家长说啥都不让用。
你想啊,早产儿身体本来就弱,还得靠这药缓解疼痛、辅助治疗,家长因为一句话就断了药,医生能不急吗?这简直是拿孩子的健康赌啊。
麻省总医院的青少年医学主任哈德兰,也没逃过这场“风波”,直播结束后,他接了十多通焦虑电话,家长和青少年都来问“泰诺到底安不安全”“疫苗还能不能打”。
他后来在邮件里说,“这波新谣言,让更多父母开始自责,孩子也跟着面临更大风险”。
搞不清特朗普为啥要这么说,毕竟美国FDA和妇产科协会早就明确了,孕期合理用泰诺是安全的,这是多少年的共识了,突然被这么推翻,公众能不慌吗?
医生本来只需要专心治病,现在倒好,还得额外当“心理辅导员”,安抚完这个安抚那个,精力全被分散了。
更麻烦的是,这场风波直接让医患信任变得特别脆弱。
布拉乔-桑切斯说,全国各地的同行都遇到了类似的事儿,就算是认识多年的老患者,也开始怀疑医生的判断,甚至质疑医学标准。
宾夕法尼亚州的新生儿科医生帕尔加-贝林基,五年前就因为有家长拒绝给新生儿打乙肝疫苗,专门搞了个沟通项目。
本来慢慢有了点效果,结果最近几周,更多家长一进产房就说“不打疫苗”,医生刚想解释,就被当成“施压”。
她还专门建了个网站,用来反驳儿童医学谣言,可最后无奈说“每次沟通都像在打一场痛苦的仗”。
最矛盾的地方在于,特朗普所在的卫生部门,官方政策压根没改,还是推荐孕期合理用泰诺,还是建议新生儿打乙肝疫苗。
但总统说的话和官方政策对着干,公众肯定不知道该信谁。
如此看来,医患信任崩塌的根源就在这儿:医生拿科学依据说话,患者却被总统的言论带偏,时间长了,医生说啥都像“骗人”。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这种言论还让之前的公共卫生成果白费了,2019年美国麻疹大爆发,就是因为反疫苗的人多了,现在再来这么一下,怕是传染病的风险又要升上去了。
毫无疑问,公共卫生这事儿,得靠科学说话,不是谁一句话就能随便改的。
特朗普这话看似随口一提,却搅乱了千万家庭的判断,还让医生们的工作难上加难。
本来医生治病就够累了,现在还得额外辟谣、安抚情绪;本来患者能安心接受治疗,现在却因为一句没有科学依据的话,陷入恐慌和自责。
希望之后能有更多靠谱的科普,把这些误会解开,不然医患信任再这么崩下去,最后受影响的,还是咱们普通老百姓。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