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师报讯“指南、共识、专家建议和科学声明是临床医生实际工作的重要指导。”9月20日,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心血管年会的“指南与热点争鸣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心血管病探索(英文)》总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北
医师报讯 “指南、共识、专家建议和科学声明是临床医生实际工作的重要指导。”9月20日,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心血管年会的“指南与热点争鸣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心血管病探索(英文)》总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教授强调,分会专门制定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关于心血管疾病指南或专家共识制定及文件撰写规范的管理办法》,对规范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建议等的制定和撰写、提高其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从制定完成、刊出到真正贯彻落实还需要做大量工作,每年心血管年会的指南与热点争鸣论坛就是指南推广的一个重要平台。
该论坛由韩雅玲教授组织策划,内容涵盖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撰写,最近1年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刊发的6篇指南与共识,邀请参与制定的核心专家进行解读和点评。
本论坛由韩雅玲教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心血管病探索(英文)》付晓霞编审、北京医院于雪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曹丰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祖凌云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邓捷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部分专家合影(左起 :祖凌云教授、于雪教授、付晓霞编审、杨跃进教授、韩雅玲院士、王建安院士、荆志城教授、胡新央教授、蒋鑫教授)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2025)》
为我国PCI严格手术指征和规范实施提供指导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表示,2025版指南结合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做出推荐,充分考虑临床实际需求,推荐级别并不局限于证据级别;在参考国外介入指南的基础上,考虑我国介入发展的现状,基于患者的安全和操作规范的前提作出推荐;我国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为本指南提供了依据;具体推荐更加细化和具体,为临床实操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伴随着中成药在循证医学证据上的积累,丰富了本指南在患者治疗上的建议;新增的康复治疗的内容,体现了本指南关注冠心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点评:2025版指南经过5年的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完成,为我国PCI严格手术指征和规范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以确保患者安全。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
首选“YEARS”模型用于肺栓塞预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蒋鑫教授指出,指南推荐预测模型用于肺栓塞可能性评估,首选“YEARS”模型用于包括妊娠期或产后的疑似肺栓塞患者;建议对疑似高危急性肺栓塞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或急诊CTPA进行快速诊断,疑似非高危患者行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检查;明确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与早期死亡风险相关,强调右心功能评估是肺栓塞诊断流程的重要环节;强调基于危险分层和PERT的急性肺栓塞救治策略;DOACs推荐等级提升,但不推荐DOACs用于合并APS或妊娠哺乳期患者;对除一过性重大/可逆性危险因素诱发以外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推荐延长抗凝;对高危急性肺栓塞存在溶栓禁忌/治疗失败,或中高危患者抗凝治疗恶化的患者推荐经导管介入治疗;强调长期规律随访和综合管理有助于早期识别肺栓塞患者长期并发症;推荐CTEPH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基础上的外科PEA或介入BPA治疗策略。
广东省人民医院荆志成教授点评:指南发布以来受到临床一线广泛关注,他强调要特别关注急性肺栓塞常发生于冠心病患者,肺栓塞对冠脉已有狭窄的患者造成“二重打击”,是导致肺栓塞患者血压下降、肌钙蛋白升高、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另外,新兴的介入机械取栓为治疗中高危肺栓塞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冠状动脉功能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用好评估工具 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胡新央教授从FFR、NHFR、基于影像学计算浓度冠脉功能学评估技术、微血管评估、术后冠脉功能学评估、冠脉功能学与影像学、冠脉功能学的性别差异对共识进行了解读。她强调,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这些工具,以实现患者获益的最大化,已成为重要问题;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如FLAVOUR Ⅲ、DEFINE GPS、iLARDI、PRIME-FFR、ALL-RISE等仍在进行中,这些研究有望为该领域注入更多高质量的证据;冠脉功能学已不再局限于某一种评价手段,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指导理念,深度融入临床诊疗的各个环节。未来,期待更多简便、实用且高效的新型功能学评估方法不断涌现,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优化冠心病患者的诊疗流程与结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点评:以FFR为代表的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已成为决策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方法发展迅速,衍生出多种新型技术,人工智能更是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有望在未来更好地惠及广大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慢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分层和诊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早期发现和治疗决策准确可靠的方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曹丰教授指出,慢性冠脉综合征(CCS)的发病率高、症状隐匿,可能演变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筛查、诊断及管理面临挑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于CCS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决策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本专家共识充分结合国内外多部CCTA技术应用、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及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就CCTA在CCS患者门诊筛查、风险预警、辅助药物及介入治疗策略制定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以期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提高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妍教授点评:共识高度聚焦中国人群,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价值从单纯的诊断工具提升为用于慢性冠脉综合征(CCS)全程管理的精准决策系统。共识倡导了一种更先进的诊疗观念,即从“治狭窄”转向“管斑块、评风险”。同时也提升了临床实操性,这有助于在全国各级医院推广同质化的高水平CCTA诊断,让更多患者受益。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的专家共识》
管理血糖波动 实现“糖心共管”长远目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杰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和糖代谢异常共病情况严峻,慢性高血糖和血糖波动都会使心血管疾病结局恶化。对于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共识强调应常规开展糖代谢指标的检测以及血糖波动的监测;对于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可根据心血管疾病类型和糖代谢功能状态个体化地制定血糖相关检测和血糖波动的监测措施。及时有效地识别和监测血糖波动紊乱,实现血糖控制稳定达标,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和长期随访是实现“糖心共管”长远目标的重要手段。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郭远林教授点评:共识创造性地提出了“困难血糖管理”的概念,明晰了何种临床场景需要请内分泌科会诊协同诊治,贯彻了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概念。共识强调了动态血糖监测的应用价值和分析流程,有助于心血管医生掌握血糖波动管理的新工具。此外,共识还提出了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管理流程图,用简洁、清晰的手段阐述了何时该监测,如何监测,何时该调整治疗方案,如何调整治疗方案等关键问题,有利于实现糖心共管的长远目标。
《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防治与管理专家共识》
既保障抗肿瘤疗效 又保护心脏功能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刘莹教授指出,随着肿瘤药物治疗的不断推陈出新,肿瘤患者生存率逐年升高,但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已成为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威胁。共识强调肿瘤患者全生命周期心血管健康综合管理,治疗前重视应用HFA-ICOS评分进行基线心血管风险分层;治疗中强调主动监测和动态评估,以早期识别肿瘤患者心功能不全;治疗后需长期随访。此共识根据各个时段制定出A、B、C、D四期干预策略。另外共识还特别关注免疫治疗相关心肌炎相关不良事件,强调个体化诊疗路径。总体目标是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提高肿瘤患者的长期心脏健康与整体生存结局。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点评:共识强调了全肿瘤治疗周期的风险评估、监测与随访,提出“允许性心脏毒性”等多种全新理念,在保障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同时又兼顾患者心脏功能的保护,有益于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同时,该共识倡导建立多学科团队,实现各学科诊疗途径的协同管理,形成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并结合团队的探索工作,创新性开发肿瘤心血管评估大模型,并成功转化,依托AI辅助,打破学科壁垒,助力肿瘤患者的早期监测及心血管防治策略的及时干预。
本次指南与热点争鸣论坛,不仅搭建了心血管领域前沿知识传递的高效桥梁,更以论坛为纽带,让最新指南共识从“文本”走向“临床实践”。它为广大心血管临床医生注入了专业新动能,助力规范诊疗行为、提升服务水平,未来也将持续推动学科知识普及与临床能力提升,为守护民众心血管健康筑牢专业根基。
排版:张晶
编辑:黄晶
审核:管颜青
2025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来源:医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