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能力即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习主席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学员以上尉指挥干部为主体,处于干部成长全链路的初端,更要把政治能力培养突出出来。《军队院校
政治能力即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习主席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学员以上尉指挥干部为主体,处于干部成长全链路的初端,更要把政治能力培养突出出来。《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鲜明提出了“突出政治能力培养”的要求。其中,军队院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程更是必须担当起提升学员政治能力的第一责任。
一、把握初级指挥教育班次政治理论教学聚焦政治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程,课时占在校必修课程课时四分之一、总课时七分之一。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育层次,而应向政治能力提升聚焦用力。
一是岗位任职能力素质的第一要求。当前,军事和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政治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和制约愈发突出,一次单舰、单机、单车、单兵的行动就可能影响政治和战略全局。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学员肩负着指挥职能,将来还要成长为更高层级的指挥员,需要能够观大势,把本单位任务和工作放在战略全局高度来考虑,找准本级任务的着力点,始终在大局中行动;能够防风险,善于从一般应对中发现政治问题、政治端倪,始终坚守底线、红线;能够强担当,从讲政治高度看待任务落实问题,提高对上级命令指示的贯彻执行力。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政治能力实质上是运用党的理论尤其是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实际看,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学员,基本是毕业后首次到院校参加系统培训,对理论的掌握大多还处于背记观点阶段,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要求,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程必须把政治能力培养突出出来,引导学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解释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并对军队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
二是初级指挥教育学情的精准对接。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学员主要以拟晋升少校的上尉指挥军官为主,专业构成复杂,包括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各个专业指挥岗位;工作经历丰富,很多都参加过护航、维稳、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经历过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相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具有一定基础。总体看,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学员对部队中存在的各种现象或问题有着较为深刻的感悟,有着一定的思考,但由于理论思维的局限,大多还无法准确把握所遇到的矛盾问题的实质和根源,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根本制约点在于从理论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政治能力不够。但从实际看,政治理论课程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情特点,有的把教学对象与政治干部培养等同起来,政治工作课程讲成了能力训练课,注重政治工作具体程序,而对于如何融入军事训练、军事任务发挥服务保证作用涉及较少;有的与本科教育区分不大,仅把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程当成一般教育,摆事实、列数字,而对于运用理论启迪思维、提高站位、洞察问题本质涉及较少。这要求,政治理论课程必须盯紧学情特点组教施教,既重视知识理论灌输又注重思维启发,既重视知识学习又重视实践锻造,使教学实现由“传授与掌握知识”到“促进政治能力生成与发展”的转变。
三是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聚力之处。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开展军事教育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其中,在各个层次班次开设政治理论课程就是要加强政治引领,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需要注意的是,生长军官、晋升教育、岗位培训等班次虽然政治理论课程模块设置、内容设计有重叠,但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把握培养对象类型、层次有所不同的特点,在教学定位上各有侧重,并形成目标清晰、有机衔接的政治理论课程育人体系。但从教学实际看,初级指挥教育班次政治理论课程还存在着课程育人体系性不强的突出问题,甚至存在内容雷同、事例重复、观点重合的问题,不仅未能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反而有相互掣肘之嫌。这要求,各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必须把握政治能力生成理论到实践不断螺旋上升的规律,向着政治能力生成与提升的共同目标进发,以院校为单位,部(系)牵头搞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使政治理论课程统分结合、协调一致推动学员政治能力提升。
二、探寻初级指挥教育班次政治理论教学推动政治能力提升的方法路径
遵循能力生成与提升的基本规律,把握政治能力提升的特殊要求,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学要注重用好以下方法。
一是灌输启发政治觉悟。政治觉悟看似无形,关键时就会显现强大力量,是政治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前提。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我军初创时期,为克服红军内部盛行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我们党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内容除革命政纲、阶级斗争等基本道理外,还包括共产主义ABC等理论知识,有效提高了官兵阶级觉悟。新的时代条件下,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学员虽然在本科教育时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党的优良传统也有一些了解,但由于普遍缺乏艰苦环境和复杂斗争的锻炼,政治觉悟不高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对此,必须大力加强灌输。要增强灌输的系统性,不仅要体系化地学习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还要与马克思主义军事观、毛泽东军事思想贯通起来灌输,既掌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掌握其根与源。要增强灌输的说理性和战斗性,既理直气壮讲“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也有理有据批驳和揭露“正义未必胜”“武器制胜”等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深入浅出讲明白“对”对在哪儿、“错”错在哪儿,以理服人,不断提升学员政治觉悟。
二是探究培育理论思维。恩格斯把理论思维看作“运用概念的艺术”。运用理论思维不仅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能够感知到这些联系背后更为本质的规律。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其形成与发展都是以理论思维为根基的。而探究式教学核心要义就是启发学员主动探究理论,培塑思维认知,提升理论思维层次。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学员对理论有所掌握,但距离理论思维的形成还有差距,绝大多数学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还停留在表面,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政治理论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员探究现象背后的实质、探究问题背后的根源,对建军治军、备战打仗中一些现象或问题的偶然性进行抽象化与概念化剥离,提炼普遍规律性,防止用局部现象概括本质,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人得病,大家吃药”等简单粗暴问题。要注重探究方法背后的理论,对于部队建设或作战指挥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引导学员课堂研讨,不仅在操作层面给出解决措施,而且在思维层面给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做到授人以“渔”。要注重通过提问、对比、类比等,将那些在带兵治军、指挥管理及军事应对中日用而不觉且行之有效的做法、措施、经验,归因到党的创新理论上来,不断提升理论思维水平。
三是实践淬火能力生成。马克思主义认为,能力并非静态天赋,而是通过实践与反思循环逐步形成的。提升政治能力,还必须把党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完成知识的内化。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学员多数任职经历还比较单一,尤其是独立处理事务的经历还比较欠缺,制约了政治能力生成与提高。为此,院校政治理论教学必须在实践应对上下功夫,用好战(案)例研究,依托战(案)例将抽象理论具象化呈现,感悟场景氛围、深挖经验教训、镜鉴现实运用,促进学员对所学理论的深化理解和内化掌握,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用好想定作业,遵循作战指挥规律,把握政治能力生成关键环节,设实设真难局、危局、险局等,引导学员系统消化理论、转化实践运用,在现实应对中提高政治能力。用好现地教学,通过将课堂延伸至战场遗迹遗址、战争战役博物馆纪念馆等真实场景,将抽象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帮助学员将理论体验化,升华对理论价值的认同,感悟运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伟力,提升政治能力的实践运用水平。
三、发挥初级指挥教育班次政治理论教学合力提升政治能力的着力重点
提升政治能力是各门政治理论课程共同的责任,需要各门课程以政治能力提升为导向,加强沟通对接,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抓好政治能力提升的整体合力。
一是内容有机衔接。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开设三门政治理论课程,是领导机关基于本科教育和部队教育实际,把握新时代焦点重点难点问题而设置的,应该是分别满足了铸魂育人不同方面的需要。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授课内容与生长军官、政治干部培训相关课程内容区分不够,现有课程内容之间衔接不够甚至有简单重复,重知识传授轻思维能力培养等一系列问题,没有发挥出政治理论课程应有的合力育人优势。这要求必须强化目标引领,推动初级指挥教育班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标向培育政治能力聚焦,厘清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多门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在关系,做好教学思路、教学资源切分,探索建立梯次配置的教学进度安排模式,形成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合力,提升教学效益。比如,在教学思路上,政治理论课重在讲清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揭示理论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增强自信、自觉坚持上用力,在提升理论思维能力上使劲;而政治工作课程则重在提升学员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政治引领和服务保证。在教学资源使用上,要统筹安排,把握政治能力生成特点规律,统筹视频、事例、案例等的使用,提升教学的质量效益。
二是考评融合结合。考评包括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是对学员理论知识、思想素质、政治能力的检验评估,是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核心要义是能力为本、实践为重,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对政治能力生成与提升的导向作用,进而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但从当前一些院校初级指挥教育班次的考评实际看,以考试为主、重知识掌握轻能力检验,以终结性考核为主、形成性考核流于形式的考评方法还不同程度存在,与政治能力检验不相适应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为此,必须把握政治能力生成规律,坚持政治理论课程考评一体设计、整体编排,探索建立基于政治能力检验的集理论笔试、想定作业、课题研究、质询答辩于一体的考评方法,全面深入地评估学员掌握理论以及转化实践应用的综合能力。其中,理论笔试,坚持一张卷实施;想定作业,突出考察现实应对;课题研究,结合备战打仗课题进行;质询答辩,走开背靠背对抗化路子。
三是力量优选组合。习主席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程能不能在学员政治能力培养上发挥应有效能,关键在于任课教员。初级指挥教育班次学员专业种类多、实践经验丰富,对工作实践中各种实际问题有体会、有想法,民主意识较强,但由于理论水平不高,对一些现实问题存在模糊认识甚至存有偏激观点。政治理论课程授课不仅要传播知识、思想和真理,而且要塑造灵魂、启迪思维和提升政治能力。这对师资力量优化选配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要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帮助学员学懂弄通做实;必须要实践经验丰富,尤其是讲授政治工作课程的要具有部队任职经历,了解部队建设现状和军事斗争准备实际;必须要师德师风正派,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先进的育人理念,对党的理论真学真信真用;等等。院校在选配师资力量时,需要充分把握这些要求,让初级指挥教育班次政治理论课程说理性、战斗性、启迪性、实践性都强起来,形成合力,助推学员政治能力提升。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