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由北京市八一学校与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花开・致敬——京桂同心合唱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余支合唱团以合唱艺术为纽带,呈现了一场融合历史追忆、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的音乐演出。
9月26日,由北京市八一学校与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花开・致敬——京桂同心合唱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余支合唱团以合唱艺术为纽带,呈现了一场融合历史追忆、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的音乐演出。
音乐会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主题,通过“古韵新声”“壮乡欢歌”“京华雅韵”“八桂和鸣”“大地飞歌”“同心致敬”六个篇章,寄寓和平,表达对先辈的缅怀。
演出在《诗经・小雅・鹿鸣》的旋律中拉开序幕。北京市八一学校金帆合唱团在指挥张萍萍的带领下,与彩虹笙民乐团合作,将传统礼乐与现代编排相结合,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张萍萍表示,演出以八一教育集团各个合唱团近30名学生演唱《小雅·鹿鸣》为开篇,展现宴乐嘉宾、诚迎四方的热情和真诚。
据张萍萍介绍,此次专场音乐会是该校金帆合唱团有史以来参演人数最多,直播观看人数最多、点赞率最高,融汇众多少数民族交流展示的盛会。从京桂双方开始酝酿,到策划音乐会方案,再到整台节目的设计历时半年之久。“整场演出,我们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金帆合唱团和小学合唱团、广西各合唱代表团队在曲目上都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歌合唱的方式来展现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六个篇章的演出中,北京市八一学校小学合唱团演唱的《撒尼少年跳月来》《月亮月光光》《赶摆路上》等作品,以童声展现多样民族风情,营造出欢快热烈的舞台氛围。从北京童谣《水牛儿》到四川民歌《青蛙唱歌》,从塔塔尔族《在银色的月光下》到内蒙古《八骏赞》,八一学校金帆合唱团以真挚的演唱展现各地风土人情。由广西多地小学合唱团演唱的壮族山歌《船从远处来》、京族海歌《幸福叮当叮》、壮族欢哈《岁时节令》等作品,以原生态的表演展现浓郁的地域特色。在合唱中,学生们用音乐跨越山海、打破语言隔阂,让歌唱变为连接历史与未来、凝聚民族情感的最佳载体。
“这次,我们和广西山歌学会的同学们一起表演,看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民族风情的璀璨绽放,看着他们脸上的满满的笑容,我就仿佛看到了广西的山水,那种惊喜与赞叹,很难用语言形容。”初三(6)班学生毛嘉唯说。
在国庆节到来之际,音乐会还在第六篇章专门设计了“致敬”环节,用合唱致敬民族艺术,用真情来致敬英烈和祖国。当《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依次唱响时,台上台下歌声交融,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激昂的歌声在大厅里久久回荡,将现场气氛推向顶点。
从饱含韵律美感与国风意境的诗经吟唱,到以诗乐结合的方式展现礼乐之美的汉乐府,从淳朴、自然、真实的少数民族风情歌谣,到饱含着激昂旋律和磅礴力量的革命歌曲,京桂两地青少年通过歌声展示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相融相生、多元一体的文化魅力。观众在欣赏合唱表演的同时,也通过歌声重温历史、感受文化、增进共识。
北京市八一学校党委书记沈军表示,京桂学校携手举办音乐会是学生了解广西山歌和多民族文化的好机会,也是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实践,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将持续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京桂两地学校未来将继续深化艺术教育合作,通过更多跨地域、多民族的文化活动,促进红色基因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