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向太一句“手机掉马桶,全组停工”,把张柏芝二十年前的小插曲又拖进热搜,直播弹幕瞬间刷成两派,一边骂她耍大牌,一边护她当年才二十出头。
向太一句“手机掉马桶,全组停工”,把张柏芝二十年前的小插曲又拖进热搜,直播弹幕瞬间刷成两派,一边骂她耍大牌,一边护她当年才二十出头。
同一句话,有人听见嚣张,有人听见委屈,向太要的就是这个分裂,因为分裂才有流量,流量才是她直播间里真正的货。
2024年5月,向太在镜头前补了一句“做人要有底线”,声音不高,却精准戳在张柏芝的转型七寸。
张柏芝刚刚用一场5000万港元的母婴直播把“撒谎精”标签洗掉八成,向太立刻把旧料翻出来,提醒买家:她当年能甩手,今天也能甩链接。
数据摆在那里,张柏芝的观看人群八成是30到45岁妈妈,她们买奶粉也买原谅,向太不能让这块肥肉全掉进张柏芝碗里,于是把旧事当冷水浇下去,浇的是对手的成交,不是道德。
向华强早年放话“永不录用”,现在向太改口“过去就过去了”,听起来像收兵,其实是换打法。
张柏芝正和内地公司谈家庭剧,角色就是单亲妈妈,报价压得比内地二线还低,剧组肯用她,图的是自带话题。
向太此时放风,是想让制片方掂量:用她,就得预备好随时被旧事拉出来垫背,宣传费要多留一笔。
一句话,把张柏芝的低价优势又削掉三成,向太不用亲自封杀,市场自己就会犹豫。
张柏芝团队不回应,只把直播预告从每周一场加到三场,618档期排得满满,用成交数字顶回去。
她们算过,只要单场GMV稳住三千万以上,平台算法就会把她推到首页,旧事再旧也压不住新订单。
向太那边马上升级货盘,把自家豪宅里的限量包摆上链接,标价六位数,卖不动没关系,要的就是把“豪门”两个字钉在屏幕里,告诉观众:她卖的是身份,张柏芝卖的是人设,身份不掉价,人设随时塌。
两股流量在午夜档相撞,平台后台数据显示,张柏芝直播间峰值在线42万,向太峰值38万,差距不到一个电视城的群演。
向太立刻把链接改成“张柏芝同款妈咪包”,标题不写张柏芝,却用她带火的款,截流截得明目张胆。
张柏芝这边马上把福利改成“前一分钟下单送手机防水袋”,暗示当年手机掉马桶的梗,自己先玩烂,不让别人再玩。
两边都不提对方名字,招数却拳拳到肉,观众看得比宫斗剧还爽。
港媒爆出张柏芝7月要进组深圳,拍的是网剧,十二集,片酬打包三百万人民币,平均一集二十五万,比她1999年拍喜剧时的价码还低。
她肯降,是因为剧组答应把“单亲妈妈”写进角色名,片尾字幕还要放她两个儿子的彩蛋照片,相当于用戏给她的人设再盖一次公章。
向太听说后,立刻约平台高管饭局,推的是另一部豪门婆媳剧,女主找的是和张柏芝同届的港姐亚军,话题文案已经写好:真豪门教做人。
同一档期,同一平台,正面撞车,谁扑谁尴尬。
二十年前,向太一句“耍大牌”能让全香港剧组不敢递剧本;二十年后,她再说同一句,只能让直播间多卖三箱面膜。
张柏芝不解释,只把成交数字截图发在账号故事,配文只有两个字:继续。
她明白,观众可以骂她,却不会跟钱过不去,母婴佣金点高到25%,她只要稳住妈妈群,就能用订单把旧黑料压到搜索第三页。
向太也明白,豪门故事对95后已经失效,可只要每晚还有人点进直播间骂她炫富,她就能把流量换成品牌赞助,哪怕骂声比掌声多,后台照样结佣金。
这场拉锯没有裁判,只有平台后台的实时成交。
张柏芝把过去剪成妈妈人设的垫脚石,向太把过去煮成豪门流量的老火汤,谁都不愿意停火,因为停火就等于把锅让给对方。
观众以为在看恩怨,其实在看一场定价实验:黑料到底值多少钱?
答案每晚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只要还有人下单,旧账就永远有新价。
黑料能压垮一个人,也能养活两个人,你站哪边?
来源:莫北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