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欧美关店裁900人,烧10亿!中国营收反增8%,却要卖股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6:04 1

摘要:当地时间9月25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通过官网内部信明确表示,

曾经风光无限的咖啡巨头星巴克,最近有点 “流年不利”,

当地时间 9 月 25 日,星巴克宣布大规模重组计划,

将在北美及欧洲市场开启一场代价不菲的“断臂求生”,

消息一出,真是在咖啡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当地时间9月25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通过官网内部信明确表示,

将关闭北美及欧洲地区的数百家门店,并裁减大约900名非零售员工,

到9月底本财年结束,星巴克在北美地区的门店数量将从6月底的18743家锐减至18300家,

这个收缩力度可想而知,在欧洲,英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的星巴克部分门店也将面临关闭。

星巴克预计,这场重组将耗资高达10亿美元,其中包含1.5亿美元的员工遣散费和8.5亿美元的关店成本。

这已经是2025年内星巴克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了,

上一次在今年2月,已裁减了1100名全球员工。

在这波关店潮中,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位于美国西雅图国会山的Reserve Roastery的关闭。

要知道,这可是星巴克全球第一间臻选烘焙工坊,距离公司总部仅几分钟车程,

是无数咖啡爱好者心中的“朝圣地”和网红打卡点。

9月25日,这家地标性门店被突然宣布关闭,窗户被黑色木板封住,

入口处贴着“怀着沉重的心情”的通知,让许多员工和顾客都倍感震惊,

一些门店员工自发组织抗议,举起“没有合同?没有咖啡!”的标语,表达对公司决策的不满。

此后,工会组织Workers United也迅速发声,要求星巴克提供完整的关店信息,

并为受影响的员工启动集体谈判,以保障他们的调岗和补偿权益。

这一幕,无疑给星巴克的“断臂”蒙上了一层复杂的情绪。

星巴克如此大手笔地重组,背后原因最核心的,就是成本重压与市场环境的剧变。

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星巴克北美地区的销售额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同比下滑,

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更是下降了2%。

这背后的主因之一,是消费者对“5美元一杯咖啡”的容忍度持续降低,

曾几何时,星巴克代表着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品牌溢价是核心竞争力。

但随着咖啡从小资符号回归日常饮品本质,消费者变得更加价格敏感,追求效率和性价比,

在欧美市场,星巴克面临着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

Dunkin'凭借早餐场景和低价策略不断蚕食市场份额,蓝瓶咖啡等精品品牌分流了高端客群,

illy、Lavazza等意大利本土品牌则凭借深厚的咖啡文化根基构筑起了坚固壁垒。

同时,瑞幸、库迪等中国咖啡品牌也加速出海,

以极致性价比重塑着全球消费者对咖啡价格的认知,Tims天好咖啡等国际玩家也在持续扩张,

面对这些挑战,星巴克的重组计划,本质上是从过去“跑马圈地”的规模扩张模式,

转向“精耕细作”的效率革命。

在咖啡市场进入存量博弈的时代,竞争维度已经从单纯的“开店数量”,

转向了单店效率、数字化体验和供应链韧性的综合比拼。

为了扭转颓势,星巴克在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上任后,就启动了“重返星巴克”计划。

这项计划包括全面改革美国门店,比如增加更舒适的座位、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

以及改造不同模型门店以适应不同商圈需求,像在纽约等城市试点10座和32座的门店模型,

目的就是提升盈利能力和客户体验。

早前在2025年第一季度,星巴克还推出了“门店优化2.0”计划,

希望通过裁撤低效门店、简化装修标准等措施,在三年内削减15亿美元的运营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星巴克首席技术官Deb Hall Lefevre宣布辞职,

前全球体验技术高级副总裁Ningyu Chen被任命为临时首席技术官,

据内部备忘录透露,Lefevre的离职正值星巴克推动门店技术革新之际,公司正在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改造咖啡馆运营方式,

例如在北美所有公司门店推广AI驱动的自动库存计数器,

以及为咖啡师提供AI助手和新的销售点系统,以提高劳动效率,简化高峰时段点单流程。

在欧美市场“断臂求生”的同时,中国市场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此次欧美市场的关店裁员,中国区暂未受到影响,

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相对亮眼,营收同比增长8%,达到7.90亿美元;

同店销售额也增长了2%,这主要得益于同店交易量的增长,尽管平均客单价有所下降。

这说明中国市场依然保持着增长势头,成为星巴克全球业务中不可或缺的亮点。

中国市场虽未裁员关店,却面临着另一项重大变动——“卖身”传闻持续发酵。

据媒体报道,星巴克正在考虑出售中国地区业务的相当一部分股权。

目前,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已经被列为中国业务出售的最终候选方,

各方正在进行最后一轮谈判,预计最快将在10月底前敲定结果。

消息人士称,星巴克可能保留30%的股权,其余股权将由买家分摊。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有“超过20家机构”对星巴克中国业务表示了兴趣,

并且公司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以继续深耕这片热土。

这表明星巴克对中国市场仍抱有长期信心,

此次“部分出售”更像是寻找本土化合作伙伴,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

事实上,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价格战,星巴克也曾做出过调整。

例如,在2025年6月,星巴克就对星冰乐、冰摇茶等非咖啡产品进行了降价,

以更亲民的价格吸引消费者,提升产品竞争力。

星巴克的这场全球大重组,无论是欧美市场的“断舍离”,还是中国市场的“待嫁”,

都清晰地展现了一个全球巨头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

如何通过大胆的自我革新来谋求长远发展。

我们期待,经历重组的星巴克,能够更灵活、更高效,更亲民。

来源:靳律法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