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防教育 | 《铁姑娘的故事》——王海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3:17 1

摘要:当叩石垦壤的星火化为穿山越岭的磅礴伟力,劈山引渠的初心就化为为民造福的红色旗帜。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在我们身边就有红旗渠精神传承的故事。在山亭区凫城镇榆树村就有这样一群妇女,她们历经7

开栏语: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国防意识,凝聚爱国强军力量,全区上下广泛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全民国防教育月”系列活动,特推出“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系列宣讲展播。让我们跟随国防教育宣讲员重温抗战岁月,聆听英雄事迹,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激发爱国热情与时代担当。

王海平《铁姑娘的故事》

当叩石垦壤的星火化为穿山越岭的磅礴伟力,劈山引渠的初心就化为为民造福的红色旗帜。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在我们身边就有红旗渠精神传承的故事。在山亭区凫城镇榆树村就有这样一群妇女,她们历经7年5个月,挖山开洞1500米,解决了全村人畜的饮水问题。这不是攀岩,也不是极限运动,而是一群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在与命运抗争。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艰苦的历程。榆树村位于山亭区凫城镇的西北部,因村北山腰上长有大榆树而得名。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的原因,50多年前,榆树村是著名的缺水村,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榆树腰下三滥,洗脚水还做饭。”村民们经常把洗菜的水澄清后洗脸,洗脸的水澄清后再饮牲畜,就这样循环往复,每一滴水都舍不得浪费。1970年,榆树村党支部书记丛友华到河南林县参观学习。回来后,丛友华三次召集大家伙开会,号召大家伙学习红旗渠精神,并与山后小岩头村取得联系,决定凿山引水。引水的路径有了,但打山洞的活谁来干呢?当时正值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村里把男劳力都抽调去整修大寨田了。村里的妇女们便毅然决然成立了“铁姑娘队”,成了修愚公渠的主要劳力,就这样,姐妹们意气风发的开进了村北的引水工地,长达了近8年的引水工程。她们冬战三九,夏战酷暑,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通风和照明极差的艰苦条件下,苦战7年5个月,挖山开洞1500米,投工8万多个,消耗炸药35吨,用掉钢钎铁锤不计其数,最终引水进村而涌现了许多的感人事迹。如,妇联主任王修云,把四个月大的小女儿用棉衣裹着背在身上赶工期,让一声声锤击声成了孩子童年最美妙的伴奏;队长韩荣云,流产后来不及回家就进入了工地;还有董顶英更是许下了“打不通山洞不结婚”的铮铮誓言。她们挖出了“枣庄的红旗渠”,被誉为新时期的“愚公”,她们的事迹感动了全国。榆树村“劈山凿洞、开渠引水”的精神事迹在《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她们被赞誉为“铁姑娘”。1978年9月,妇联主任王修云作为先进集体的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全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并受到了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2023年“八一”建军节,山亭区王家湾“铁姑娘”民兵连在山亭区成立了,这是枣庄市第一支女子民兵连队。她们作为新时代的“铁姑娘”,致力于宣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将“铁姑娘”奋斗故事赓续传承、发扬光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好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在新时代的旗帜领导下,我们将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秉承优良传统,不忘初心使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来源:远见卓识艺术家V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