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长春航空展期间,一张环卫工人仰头注视天空中飞来的运油-20的照片,在网络上刷屏。9月20日,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陈志文在航展现场采访时,意外与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相遇。她向“我在现场”来稿,讲述这段经历。
2025年长春航空展期间,一张环卫工人仰头注视天空中飞来的运油-20的照片,在网络上刷屏。9月20日,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陈志文在航展现场采访时,意外与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相遇。她向“我在现场”来稿,讲述这段经历。
我在现场丨这照片全网刷屏,摄影师今年研三
本文作者:陈志文
长春航空展临近尾声时,我们得知“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运-20飞行员陈思麒将亮相,赶忙前往现场采访。最初,采访计划很简单:请他谈谈重返第二故乡、再次来到航展现场的感受,为航展鼓劲助威。
然而,他的一句感慨,彻底改变了预设的采访轨迹。
(一)
9月20日16时,持续数日的航展喧嚣不再,夕阳为静默的战机披上一层柔和的金辉。
一束阳光打在陈思麒脸上,他直视镜头微笑。我们特意选择这个靠近飞机的点位采访,因为“钢铁与身影同框,才最符合他的气质”。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运-20飞行员陈思麒在采访现场拍摄的照片。蒋盛松 摄
他是一位很暖心的军人,照顾到各家媒体的视角不同,特意腾出一段时间,让几家媒体轮番提问。他一开口,那沉稳而清晰的声音便抓住了我。
稍作等待,我终于抛出准备已久的问题:“运油-20每次亮相都举世瞩目。作为一名飞行员,您认为在人民面前驾机展示,最核心的意义是什么?”
陈思麒略作沉思,望向远处:“我想给你分享一张照片,它就是意义所在。”
唐家杰拍摄的环卫工看航展的照片。
他提到近日刷屏网络的那张照片,几位坐在凳子上,仰头凝视运油-20的环卫工人——“从那样的眼神里,我看到的是一种深情的仰望,也是一种无声的自豪。这就是飞行展示最大的价值。”
他接着说:“我们是人民的空军,我们是在向我们的人民,展示我们的专业与强大。”
采访结束,夕阳已沉。我们连夜推出报道《特别报道|这张照片为何刷屏?飞行员陈思麒:“它拍出的,正是航展的意义”》,并制作短视频。
这组报道凭借精准的“时度效”实现“破圈”传播,被多家主流媒体转发。
(二)
报道告一段落,我反复观看那张照片,心中充满好奇。
“那个按下快门的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是什么促使他定格这一瞬间?”
我辗转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搜索相关信息。照片拍摄者是一名吉林大学研三学生——唐家杰。我尝试通过抖音留言联系他,幸运的是,他欣然接受了采访。
9月24日晚19时许,我打通了唐家杰电话。
他很热情地分享当时的情景。
“9月19日,观展时,偶然看到几位环卫工叔叔阿姨搬来椅子,坐成一排,专注地望向天空。那个画面一下子打动了我。”
唐家杰说:“我停下脚步,等待一个时机。当运油-20从他们头顶掠过时,我迅速按下快门,定格此刻。并为照片定名‘荣耀’,寓意为空中是大国重器的国家荣耀,地面是环卫工人守护城市的平凡‘荣耀’。”
我告诉他,飞行员陈思麒也看了这张照片,认为它“拍出了航展的意义”。唐家杰很兴奋:“能得到飞行员的认可,是我莫大的荣幸。如果可以,我真想当面听听他的理解。”
9月25日,中国吉林网推送了我撰写的《 找到了!长春航空展上拍摄最动人瞬间的,是他!》融合报道产品。相关视频和报道不仅被航展官博转发,还接连被人民空军、空军航空大学、吉林大学等账号转载,全网传播量超千万。
(三)
从飞行员到环卫工,从拍摄者到传播者,这是一个关于看见、记录与传承的温暖闭环。作为记者,我深刻体会到一篇报道所能激发的回响与力量。
报道的“破圈”,是因为触动了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感共识——对家园的爱、对守护者的敬、对未来的信。
真正的新闻,在现场,更在人心。
陈志文与“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运-20飞行员陈思麒在采访现场拍摄的照片。
来源: 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初审:刘怡彤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
来源:吉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