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想赚钱?先抛弃你引以为傲的职场优势!这3个能力越强越危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15:19 1

摘要:后来他拍胸脯跟我讲:“我这么会分析,炒股肯定比上班赚得多!”把攒十年的50万砸进去,五年后再见,他耷拉着脑袋说:“车卖了,房子首付搭进去,就剩几万吃饭钱。”

我十年前认识个老周,券商客户经理,职场里绝对的“能人”:

客户问新能源能不能买,他当场掏近三年装机量数据,画折线图说“增速比当年光伏还猛”。

讲注册制能把“买股票像逛超市”说得菜市场阿姨都懂,拉业务从不含糊。

后来他拍胸脯跟我讲:“我这么会分析,炒股肯定比上班赚得多!”把攒十年的50万砸进去,五年后再见,他耷拉着脑袋说:“车卖了,房子首付搭进去,就剩几万吃饭钱。”

他亏在哪儿?就亏在把职场“找规律”的本事,硬套股市。

当年研究白酒股,他盯上“年份酒越陈越涨”,茅台五粮液放十年翻三倍,他觉得某二线白酒肯定能复制,一头扎进去。

结果呢?那酒企赶上行业调整,库存堆了三倍仓库,股价从30块跌到10块,他套了三年不敢卖,总说“主力洗盘,肯定涨回来”。

他错在没搞懂:职场里的“规律”是闭环的

比如做市场总结“夏天卖空调好”,有公司供应链、流量兜底;股市里的“规律”全是幸存者巧合

就像爱马仕的包卖得死贵还抢,那是踩中了二战后欧洲中产崛起的时间窗口;现在你想复制?LV、Gucci早占了市场,就算做得一模一样,也没人买账。

股市只露“活下来的幸运儿”,99%跟风死掉的人,我们根本看不到。老周的“规律”,不过是踩中了“死者的脚印”。

套牢后,老周成了“解释大师”:

“疫情影响的,暂时跌!”“机构压价吸筹,马上反弹!”“白酒是刚需,不可能一直跌!”每天抱着研报给我打电话,说得头头是道,就是不肯割肉。

直到有天凌晨三点,他发消息哭:“爆仓了,50万全没了……”

职场里“解释”是为了“圆事”,给领导、客户交差;投资里“解释”是“自我麻痹”。研究员写报告解释涨跌是工作,可自己炒股要是总用“合理分析”代替“面对现实”,早晚栽。

老周的问题更扎心:他看不见眼前的风险,公司年报净利润下滑40%,行业群里传经销商甩货,股价跌破净资产,这些真真切切的信号,全被他用“暂时调整”挡在门外。

最后压垮他的是职场里的“不服输劲”:“我都研究了半年,花了那么多时间,怎么能说割就割?加杠杆翻本!”

结果赶上大盘回调5%,杠杆直接爆仓,连本金都没剩下。

职场的“坚持”是“按流程走,肯定对”,比如你做项目,一步步来总能落地,投资的“坚持”是“赌概率,迟早输”

那些炒股赚大钱的人,要么是试错试出来的,要么是没碰到黑天鹅。老周的“坚持”,不过是把职场闭环思维带进股市,以为“熬过去就赢”,结果熬到破产。

咱普通人炒股,最忌把职场本事当万能钥匙。

你找的“规律”,可能是别人踩过的坑;

你会的“解释”,是自我安慰的毒药;

你擅长的“坚持”,是死扛到底的勇气。

股市从来不是比谁聪明的地方,是比谁敢承认“我笨”的地方。

小亏靠试错,大亏靠认命,想赚大钱,先学会“不做聪明事”,别迷信规律,别麻痹自己,别死扛杠杆。

毕竟,在股市里,“笨”一点,才能活得久。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