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门口树的叶的影子悄悄浸染秋色,一片黄叶叠着昨夜新霜,无声诠释着“平分”的自然哲学——这便是秋分,古老节气在陈土中铺开的时序长歌。当风吹散暑气,昼夜于此均分,寒暑于此相平,天地间阴阳二气达成微妙的和谐,华夏文明的渊远智慧便在这平衡的刻度中慢慢的流淌。
村门口树的叶的影子悄悄浸染秋色,一片黄叶叠着昨夜新霜,无声诠释着“平分”的自然哲学——这便是秋分,古老节气在陈土中铺开的时序长歌。当风吹散暑气,昼夜于此均分,寒暑于此相平,天地间阴阳二气达成微妙的和谐,华夏文明的渊远智慧便在这平衡的刻度中慢慢的流淌。
秋分的诞生,源于先民对浩瀚天空的凝视与敬畏。《尚书·尧典》中以“宵中星虚,以殷仲秋”为坐标,当虚星悬于黄昏天幕,便表明仲秋已至。周代以降,节气与农耕深度交融,在《吕氏春秋》中也清晰勾勒出精准捕捉秋气沉降的轨迹。到了秦汉,《淮南子》更从哲学高度点破秋分本质——“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不仅是天文分野,更是之前人民对天地秩序的朴素认知。
秋分的生命力,在千年民俗烟火里蓬勃跃动。祭祀土地神的秋社,在《礼记》记载的“大合乐”伊始,于唐宋演化为全民盛典。王驾笔下“家家扶得醉人归”的酣畅,陆游诗中“村村鼓笛喧”的热闹,都是对大地恩赐的朴素礼赞。与之相系的授衣礼,更将自然时序织入人伦温情。汉代民间“载玄载黄,为公子裳”的纺织场景,还有明清女儿秋分前为父母“送暖衣”的习俗,针针线线都缝进了是孝道的暖流。而“秋汤灌脏”的野菜与“年年有余”的南方特产芋饼,都凝结着顺时养生的古老智慧,让舌尖也感知到节气的馈赠。
秋分,依然跃动着古今交响的韵律。当太极拳的身影在时光中流转,以行云流水之姿暗含着天地的节奏;当丰收节庆的锣鼓响彻南北,田间地头的收割与播种交响成现代诗篇——我们看见古老智慧在当代的重生。竖蛋游戏的童趣、秋牛图绘的祈愿,无不延续着对土地的虔敬与对劳作的礼赞。
秋分,是自然的法则,也是生命的隐喻。它提醒我们在奔流岁月中珍视平衡:于耕耘中沉淀,于收获时感恩。当金风掠过层林尽染的山野,愿大家皆能在这均分的时光里,读懂大地书写的诗行,在俯仰之间,汲取那份穿越千年的从容与丰盈,于秋的光影里,稳稳站立成自己的坐标。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