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环境,但“割韭菜”“薅羊毛” 等不实流言仍时有出现。这些流言或针对民企融资环境,或质疑政策扶持力度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环境,但“割韭菜”“薅羊毛” 等不实流言仍时有出现。这些流言或针对民企融资环境,或质疑政策扶持力度,或抹黑企业正常经营,不仅误导社会舆论,更给民营企业带来心理压力,影响企业投资信心与发展预期,破除这类流言已成为保障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割韭菜”“薅羊毛” 流言的传播,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多方面负面影响,引发一系列问题。
扰乱企业经营节奏,加重发展焦虑情绪。当“民企融资会被变相‘收割’”“政策红利难落地反成‘羊毛’” 等流言扩散时,不少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主会产生担忧。企业经营者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应对流言带来的内部疑虑与外部质疑,无法全身心投入经营管理,打乱了正常的发展节奏,加剧了对未来的焦虑。
误导社会投资方向,削弱市场资源活力。流言的传播会让投资者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产生误判,进而调整投资策略。一些潜在投资者因轻信“投资民企风险高、易被‘割韭菜’” 的说法,将资金转向其他领域,导致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雪上加霜。企业会错失资金支持,导致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进而制约整体经济活力。
损害政府公信力,破坏政商互信氛围。部分“割韭菜”“薅羊毛” 流言会将矛头指向政府政策,质疑政策的公平性与落实效果,这类流言若不及时澄清,会让民营企业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同时也损害了政府在企业心中的公信力,破坏了良好的政商关系,进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破除“割韭菜”“薅羊毛” 流言,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多方联动,共同为民营企业营造安心发展的环境。
政府要主动发声辟谣,及时释放权威信息。面对不实流言,政府相关部门应第一时间通过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渠道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详细解读民企扶持政策的具体内容、落实流程与受益案例,让民营企业清晰了解政策红利。同时,建立流言快速响应机制,对恶意传播流言、误导舆论的行为依法依规处理,形成震慑。
企业要积极主动发声,展现真实发展面貌。民营企业应加强自身宣传,通过企业官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公开企业经营状况、获得的政策支持、发展成果等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同时,积极参与行业交流、政企座谈等活动,分享企业发展经验与政策受益体会,用真实案例打破“被割韭菜”“被薅羊毛” 的不实印象。
媒体要坚守客观立场,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媒体应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民企发展政策、优秀民企案例的正面宣传,及时揭露不实流言的虚假性,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不放大负面情绪,共同营造尊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让“割韭菜”“薅羊毛” 等流言失去传播土壤。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