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秋风拂过齐鲁大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悦便在这片沃土上蔓延开来。从胶东半岛挂满枝头的苹果园,到鲁西平原翻滚的玉米浪,从沂蒙山区层层叠叠的杂粮田,到黄河岸边金黄的稻田,山东用遍地硕果勾勒出丰收的图景,更以农业发展的实践,诠释着丰收节背后庆丰收、促振兴的深层意义。
当秋风拂过齐鲁大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悦便在这片沃土上蔓延开来。从胶东半岛挂满枝头的苹果园,到鲁西平原翻滚的玉米浪,从沂蒙山区层层叠叠的杂粮田,到黄河岸边金黄的稻田,山东用遍地硕果勾勒出丰收的图景,更以农业发展的实践,诠释着丰收节背后庆丰收、促振兴的深层意义。
丰收节的底色,是对农民主体地位的尊崇。在山东的乡村里,丰收不只是粮食满仓的景象,更是农民脸上的笑容与手中的力量。田间地头,老农弯腰检查谷穗的饱满度,指尖划过颗粒分明的玉米,那是岁月沉淀的农耕智慧;年轻农人架起手机,镜头对准果园里的硕果,直播带货的话语里满是对家乡物产的自信。从深耕土地的老把式,到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他们都是丰收的创造者,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丰收节为他们搭建了舞台,让农民的付出被看见、被尊重,让农耕的价值被珍视、被传承。
山东的丰收,从来不只是靠天吃饭的收获,更是科技与传统交融的成果。在德州的智慧农业园区,无人机掠过田野完成精准施肥,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与养分,曾经的看天种地变成如今的知天而作;在潍坊的高标准农田里,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肥沃的土地孕育出更优质的粮蔬,传统农耕的精耕细作与现代农技的高效便捷相得益彰;在临沂的生态农庄,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守护作物生长,让齐鲁粮仓既装满粮食,更守住生态底色。这些实践让丰收有了科技的支撑,也让农业有了更高的质量与效益。
丰收节承载的,更是从丰收到增收的乡村振兴期许。山东不满足于让粮食躺在粮仓里,更致力于让丰收的果实变成农民的财富。在烟台,苹果深加工车间里,鲜果变成果汁、果干、果酒,产业链延伸让附加值倍增;在菏泽,牡丹种植不仅带来观赏价值,更催生出牡丹籽油、牡丹化妆品等特色产品,一花多收拓宽增收路径;在济宁,稻田养鱼、虾稻共作的生态模式,让一亩田产出两份收益,也吸引游客体验农耕乐趣,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从田间到车间,从村庄到市场,山东正用产业思维激活丰收的价值,让丰收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
中国农民丰收节,于山东而言,既是对过往耕耘的致敬,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这片孕育了农耕文明的土地,正以科技为笔、以产业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新的篇章。当丰收的喜悦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当农民的笑脸映照出乡村的希望,齐鲁大地的丰收故事,终将成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