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辣椒红遍山里山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4:59 1

摘要:“这些是供应给上海‘上上签’火锅连锁店的,每个月固定发货200公斤。”“这边小袋精装的是老客户订的,他们拿来当礼品送人。”“那些大袋装的,要发往遵义城区批发市场……”梁静如数家珍。

9月15日清晨6点,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山堡村在秋日的薄雾中苏醒。

辣椒采收虽近尾声,梁静仍然清晨即起。她一边电话联系当天前来采摘的工人,一边将连夜烘干的辣椒装袋打包,等待装车发往遵义城区。

从小跟随父亲种植辣椒,梁静说,她最喜欢的颜色就是辣椒红。今年是个丰收年,梁静家近800平方米的“豪宅”里,堆满了等待销售的干辣椒。

“这些是供应给上海‘上上签’火锅连锁店的,每个月固定发货200公斤。”“这边小袋精装的是老客户订的,他们拿来当礼品送人。”“那些大袋装的,要发往遵义城区批发市场……”梁静如数家珍。

梁静今年种植110亩“遵辣”系列辣椒,亩产鲜椒近2000公斤,比去年增产250公斤,亩产值达1.2万元。若将鲜椒烘干,每亩可得干椒约250公斤,每公斤能卖近40元,亩产值同样稳定在1万元左右。干椒耐储存,可实现全年错峰销售,收益更有保障。这笔丰收账算下来,每亩增收1000多元,这也让梁静家辣椒收入首次跨进“百万阵营”。

“这可是我种辣椒30多年来收入最高的一年!”梁静兴奋地说。她把这份成功归功于三个因素:品种优质、技术先进和政府扶持。

梁静父辈种植传统辣椒品种时,同一块地不能连作,必须轮茬休耕。传统播种方式导致出苗不齐,还需要人工间苗,加上除草等工序,人力成本很高。那时每亩鲜椒收成不到500公斤,种十来亩辣椒收入也只有千元左右。

这些年来,随着“遵辣”系列品种的推广和漂浮育苗、覆膜种植等技术的普及,辣椒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人力成本越来越低,梁静家的辣椒也越种越多。

“品种好,加上全程有技术指导,病虫害和烂果都少,产量自然上来了。”她算了一笔账:机械化耕地一亩120元,比人工便宜一半多;辣椒苗按成本价供应,薄膜、化肥还有政府补贴。“产量增、成本降,收入当然大幅提高。”

这颗小小的红辣椒,不仅点亮了梁静一家的生活,更串联起遵义200万亩辣椒基地、5万椒农的致富希望。一条红色产业链,正从黔北大地辐射全国。

中午时分,虾子镇中国辣椒城里人声鼎沸,工人们忙着将堆积如山的辣椒装袋上车,一辆辆大货车整装待发。这座被誉为“辣椒华尔街”的市场,日均交易量高达8000吨。

从父亲手中接过“衣钵”,并成立贵州满天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辣二代”石永松一边在西南三省发展辣椒种植基地,一边从事辣椒贸易。

“公司平均每天要从中国辣椒城发3车共45吨辣椒到重庆观音桥批发市场。”石永松说。现在他又多了一个身份——重庆市小面协会副会长,“遵义辣椒香辣兼优,20多万家重庆小面馆都是用的我们的辣椒。”

市场与田间靠运输牵线。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石永松每年投入运费近200万元,并吸纳8名专职司机加入这条“红色供应链”。石应奇就是其中之一。

跟着石永松运输了近20年辣椒,石应奇挣钱的“家什”从6.8米10吨的老货车,换到了9.6米15吨有空调、带冰箱的厢式货车。“以前跑重庆一趟一车1500元,一周才一趟;现在一趟2000元,两天一个来回,光这一项月纯收入就有1.2万元。”石应奇说。

遵义辣椒的增收账更在深加工环节实现跃升。在贵州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4个车间内,16条生产线有序运转。鲜椒经清洗、切割、烘干、炒制、灌装等工序,变身为香辣诱人的辣椒制品。

“鲜辣椒每斤3元左右,做成泡椒、辣椒面、油辣椒等辣椒制品,附加值提高了三倍到五倍。”贵州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客户部经理鞠保鑫说,公司每年要消耗2万吨鲜椒、3000吨干椒,生产180多个品种的辣椒制品。

今年上半年,在向越南、英国出口瓶装的香脆椒和泡椒后,贵州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最近又推出辣椒零食——元气辣脆包,深得年轻人的喜爱。

“我们根据区域需要、客户需求研发产品,产值每年都在增加,2024年实现产值2.5亿元,今年有望突破3亿元。”鞠保鑫说。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在全省发展30多万亩辣椒基地,以保底价收购辣椒,既保证原料质量,也让种植户吃上“定心丸”。

从田间幼苗到餐桌上的美味,一颗遵义辣椒串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价值倍增。据统计,2024年遵义辣椒产业综合产值就超过200亿元,这条“红色链条”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红火日子。

责任编辑:欧阳博婧 朱懿 肖静君

来源:遵义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