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02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这几年,癌症研究的进展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快。
曾几何时,癌症两个字几乎等同于“绝症”,一旦确诊,仿佛就是被宣判了“倒计时”。但你知道吗?如今,已经有部分癌症实现了临床治愈。医学不是奇迹制造机,却正在一点一点变成“希望的灯塔”。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些令人振奋的医学突破:哪些癌症已经可以治愈?治愈的关键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抓住这束生的希望?
先说清楚一个概念。我们常听到“治愈癌症”,但医学上并不轻易使用“完全治愈”这个词。
临床治愈指的是:患者经过标准治疗后,长期生存、不再复发,其寿命和生活质量与常人基本相同。虽然体内可能残留极微量癌细胞,但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治疗后10年、20年都没有复发,在临床上就可以认为是被“治愈”了。
说到这,你也许会问:到底是哪几种癌症能被治愈?是不是早期才行?
确实,大多数癌症的治愈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但也有一些癌症,即使到了中期,医学手段依然可以帮我们“扳回一局”。
1. 甲状腺癌:治愈率超过90%
如果要评选“最容易治愈的癌症”,甲状腺乳头状癌一定榜上有名。
这种癌症大多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根据中华医学会临床肿瘤学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早期治疗后,10年生存率超过95%,有的患者甚至终身不复发。
治疗一般以手术+放射性碘治疗为主。部分低风险患者甚至可以选择“主动监测”,也就是说,医生不急着动刀,只要定期检查,癌症也不会恶化。
2. 霍奇金淋巴瘤:年轻人中治愈率最高的癌症
别看它名字陌生,这种癌症在青壮年中并不少见。幸运的是,它对化疗和放疗高度敏感。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的数据,霍奇金淋巴瘤标准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90%,部分患者甚至达到完全治愈。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也让这类癌症的治疗更轻、更精准。
3. 早期乳腺癌:每10位患者中有9位能治愈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但早期发现后,其实并不可怕。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早期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尤其是HER2阳性患者,随着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的普及,治愈率显著提高。很多人治疗结束后,完全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4. 睾丸癌:年轻男性的“隐形杀手”,却极易治愈
听起来吓人?其实它是“最容易治愈的实体肿瘤”之一。
睾丸癌多发生在15-35岁的男性中,大多数为精原细胞瘤。即便出现远处转移,经过标准化疗,治愈率仍高达80%-90%。
已故拳王阿里、著名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都曾患睾丸癌,但都成功战胜病魔。
癌症能治愈,绝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因为医学的“武器库”越来越强大。
1.精准医学:让治疗不再“撒网捕鱼”
过去治疗癌症,像“打一场盲战”。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病理分型,找到每个患者独特的“靶点”,再用靶向药物精准打击。
比如乳腺癌中的HER2、非小细胞肺癌中的EGFR突变,都是精准治疗的典范。
2.免疫治疗:调动自身免疫力抗癌
这几年风头最劲的当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它不是直接杀死癌细胞,而是“教”身体重新识别癌细胞,让免疫系统成为“主力军”。
尤其是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癌种,免疫治疗已经让不少晚期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
3.微创介入与新一代放疗技术:降低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现在很多癌症手术不再需要“大开刀”,而是通过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完成。
放疗也从“粗放式轰炸”发展为“精准制导”,副作用降到最低,疗效却更稳定。
虽然医学很强,但我们不能等到症状明显才去医院。70%以上的癌症在早期并无明显不适,一旦发现已到中晚期。
所以,定期体检绝对不是“多此一举”。以下几个检查,值得所有人重视:
· 低剂量螺旋CT:肺癌早筛首选
· 乳腺钼靶+超声:女性乳腺癌早筛
· HPV检测+TCT:宫颈癌筛查“黄金搭档”
· 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干掉肠癌“前身”
最重要的是,如果家族中有人曾患癌,一定要提前筛查,癌症是可以防、可控、可治的疾病,不要等到晚了才后悔。
很多人一听到“癌症”,心里就先垮了半截。其实,真正把人拖垮的,往往不是病,而是对未来的恐惧与绝望。
现在的癌症治疗,已经不再是“赌命”,而是一场“可控的战斗”。
只要我们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坚持复查,很多癌症都能被“驯服”,甚至走向临床治愈。
所以,面对癌症,不要怕,也不要藏。第一时间就医、第一时间治疗,你就已经赢了一半。
[1]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
[2]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癌症防治指南》
[3] 《临床肿瘤杂志》2022年第27卷第4期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癌症防治栏目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中西医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