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厂这三种白酒,员工自己都不喝,都是酒精勾兑酒,你喝过没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4:19 2

摘要:昨晚我拆开一瓶“直播秒杀”的“镇店之宝”,倒进杯里一闻,香精味直冲脑门,那一刻我就知道又踩坑了。

昨晚我拆开一瓶“直播秒杀”的“镇店之宝”,倒进杯里一闻,香精味直冲脑门,那一刻我就知道又踩坑了。

别笑,你柜子里八成也躺着同款“伪纯粮”,只是它换了个马甲,你还没认出来。

现在勾兑酒早不是十块一斤的散装货,它学会穿西装。

上周我在成都糖酒会转了一圈,标价499的“年份特供”照样用20822代码,扫码页面做得比茅台官网还高级,客服一口一个“限量三千瓶”,结果仓库压着三万箱。

套路升级,你的老办法当然失效。

看配料表?

早过时。

新把戏叫“发酵酒精”,听着像粮食变身,其实就是食用酒精洗个热水澡。

再印上“谷物提取物”,法律擦边球打得飞起,你拿放大镜都挑不出毛病。

真想一眼辨妖,直接翻背面找执行标准,GB/T20821、20822出现一次,立刻放回原位,别管导购怎么吹“大师亲调”。

价格滤镜更害人。

直播间里“原价1980,今晚99”配合倒计时滴滴响,心脏跟着蹦,脑子就关机。

我做过小测试,把同款酒精酒贴牌分成三档售价:99、299、699,结果699最先卖空。

贵=好这条肌肉记忆,被骗子玩得明明白白。

记住,酱香型纯粮基酒成本裸价就过八十,低于百元的“坤沙”直接默认耍流氓。

包装防伪也别盲信。

去年我帮朋友鉴定一瓶“带芯片”的某台镇酒,NFC一扫跳出官网,页面显示“正品”,结果芯片是5毛钱一张的进口空白标签,数据自己写,小学生教程十分钟学会。

最靠谱还是官方小程序溯源,但一定手动输入瓶码,别图省事直接扫码,二维码本身也能造假。

要是已经买回家,给你个30秒不拆瓶的小实验:把瓶子倒过来,酒花升到一半就碎成渣,十有八九酒精兑。

纯粮酒酒花能堆到瓶肩,持续十秒以上,这是脂肪酸乙酯的物理惯性,香精配不出来。

再抠门一点,拿筷子蘸一滴油滴进杯中,油脂在酒精里迅速散开,在纯粮酒里却凝成一颗亮珠,原理是酯类亲油,肉眼可见。

有人问我,既然市场这么脏,干脆喝大厂旗舰得了。

可以,但钱包先喊疼。

其实不少中小厂老老实实做坤沙,只是不会营销。

我年前跑仁怀,一家连门脸都没有的小作坊,甑锅热气腾腾,老板甩给我一杯2018年的基酒,一口下去酱香炸开,价格才八十块,可惜没有漂亮盒子,只能本地熟人拎塑料桶打。

好酒≠贵,贵≠品牌,品牌≠不坑人,把这个不等式刻烟吸肺,你就少交一半智商税。

实在嫌麻烦,直接揣一支白酒检测笔,中国酒业协会那款,三十秒出结果,误差不到一成,价格一百出头,比交学费便宜多了。

笔头亮红灯,别心疼,整瓶倒掉,肝比酒贵。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我们恨的不是酒精,是撒谎。

如果标签大大方方写“液态法白酒”,卖二十块,它就是合格的餐桌口粮。

可恨的是它非要披龙袍扮太子,把消费者当傻子。

下次再遇到“直播专属”“内部特供”,把这篇文章甩他脸上,让他知道傻子也长牙。

来源:爱做饭的小花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