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还在跟朋友聊存储芯片,今天一开盘就看傻了眼——香农芯创半天涨超8%,德明利、佰维存储跟着冲,江波龙也红盘震荡,整个板块透着股“挡不住”的劲儿。有人说这是炒概念,可仔细看就知道,背后是美光、闪迪带头掀起的涨价潮,车规级芯片甚至要涨70%,更关键的是,这次国产
昨天还在跟朋友聊存储芯片,今天一开盘就看傻了眼——香农芯创半天涨超8%,德明利、佰维存储跟着冲,江波龙也红盘震荡,整个板块透着股“挡不住”的劲儿。有人说这是炒概念,可仔细看就知道,背后是美光、闪迪带头掀起的涨价潮,车规级芯片甚至要涨70%,更关键的是,这次国产厂商不再是“看着别人赚钱”,而是真能分到一杯羹,这才是最该关注的地方。
要搞懂这波行情,得先弄明白“为啥突然涨价”。核心就一个字:缺。而“缺”的源头,全是AI在背后“烧”出来的需求。现在大模型训练一次要处理几十TB的数据,数据中心的服务器24小时不停转,普通存储芯片根本扛不住,得用HBM这种高端产品——业内预测,2025年HBM的出货量要暴增70%,需求直接翻番。不光是AI,智能汽车也在抢货,L3级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都超50%了,单车存储需求从以前的100G飙到500G,一下就把缺口拉大了,现在整个行业的供应缺口超过30%。
需求猛涨的同时,供应端反而在“收缩”。国际大厂精得很,知道高端芯片利润高,纷纷把传统存储的产能砍了,转去做DDR5、HBM这些赚钱的产品。三星今年就把3D NAND的产能砍了10%,SK海力士也缩减了普通DDR的产量,一边是需求“井喷”,一边是供应“收紧”,涨价成了必然。而且这次涨价不是“短期炒作”,AI和智能汽车的需求是长期的,至少未来2-3年都不会断档,这跟以前“炒一阵就凉”的行情完全不一样。
更让人兴奋的是,这次国产厂商终于“跟上了节奏”。以前存储芯片市场基本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垄断,咱们想买芯片不仅要花高价,还得看别人脸色,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担心断供。但现在不一样了,国内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测试,整条产业链都“站起来”了。长江存储已经能量产128层3D NAND芯片,技术跟国际大厂的差距缩小到1-2代,还打破了外企对高端存储的垄断;长鑫存储的19nm DDR4也稳定量产,产能占全球13%,二期工厂还在扩产,明年产能还要再增50%;就连设备端都有突破,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北方华创的薄膜沉积设备,国产化率已经突破50%,不用再完全依赖进口设备。
这意味着什么?以前国际大厂涨价,咱们只能“被动接受”,现在国产产能能跟上,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跟着涨价赚利润。就拿长江存储来说,3D NAND芯片的毛利率已经从去年的15%涨到今年的28%,随着产能释放,利润还会往上走;长鑫存储也一样,DDR4的价格每涨10%,净利润就能增15%,这都是实打实的业绩支撑,不是靠概念炒起来的。
可能有人会问,“知道涨价了,可国产龙头到底有哪些?”其实不用记复杂的名单,按产业链环节拆开来,每个环节都有拿得出手的玩家,而且逻辑都很扎实。
先看“存储芯片设计”环节,这是产业链的“上游大脑”,技术含量最高。兆易创新是国内NOR Flash的龙头,市场份额占全球19%,仅次于美光,而且它跟长鑫存储合作紧密,能拿到稳定的DRAM产能,今年NOR Flash价格涨了15%,它的业绩直接受益;澜起科技更厉害,是DDR4、DDR5内存接口芯片的全球龙头,全球市场份额超40%,不管是AI服务器还是普通服务器,都得用它的芯片,现在服务器需求涨,它的订单根本不愁。
再看“存储芯片制造”环节,这是“中游核心”,决定产能多少。长江存储不用多说,是国内3D NAND的“独苗”,也是唯一能跟三星、SK海力士掰手腕的国产厂商,现在128层芯片良率已经超90%,产能还在扩,未来两年有望占到全球3D NAND产能的15%;长鑫存储则是DRAM领域的“希望”,19nm DDR4量产稳定,还在研发17nm工艺,明年就能量产,到时候成本能再降10%,竞争力更强。
最后是“存储封测与应用”环节,这是“下游出口”,直接对接终端需求。深科技是国内存储封测的龙头,给美光、西部数据做代工,现在存储芯片涨价,客户订单增加,它的封测业务量也跟着涨;香农芯创是SK海力士的核心代理商,手里握着大量存储芯片现货,现在芯片涨价,它的库存就能增值,而且还能拿到优先供货权,在缺货的时候更有优势;江波龙则专注于消费类存储,比如U盘、固态硬盘里的芯片,现在AI带动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它的产品销量也在涨,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已经同比增22%。
可能有人会担心,“现在涨这么多,会不会追高被套?”其实不用慌,这波行情的核心是“供需失衡+国产替代”,不是短期炒作。AI和智能汽车的需求是长期的,至少未来2-3年都不会减弱,而国产厂商的产能还在扩,技术还在进步,业绩会跟着慢慢释放,不是“涨一波就跑”的行情。当然,也不是所有国产存储股都值得关注,得看“有没有真技术、真产能、真订单”,那些没业绩支撑、只靠概念蹭热度的,肯定走不远。
还有个点要注意,存储芯片行业有“周期性”,但这次不一样,以前的周期是“产能过剩-降价-减产-缺货-涨价”的循环,而这次叠加了AI的“结构性需求”,周期会被拉长,涨价的时间会更久,而且国产替代还在加速,这会进一步对冲周期波动的风险。就像2019年那波存储涨价,只持续了1年,而这次大概率能持续2-3年,因为AI的需求一直在“加量”,不会轻易断。
总结下来,这波AI引爆的存储芯片涨价潮,不是简单的“炒概念”,而是“真需求+真缺货+真国产替代”,尤其是国产龙头,终于从“陪跑”变成了“参与者”,甚至在某些领域能“领跑”。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纠结“要不要追涨”,而是要关注“哪些龙头有真业绩支撑”,只要是有技术、有产能、有订单的公司,就算短期震荡,长期也会有不错的表现。
最后想跟大家聊两句实在的:你觉得这次存储芯片涨价能持续多久?你更看好国产存储产业链里的哪个环节?是设计、制造还是封测?都可以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咱们一起交流交流,互相给点参考。
我是秘境,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