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在人心,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现场,内塔尼亚胡见证耻辱一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4:26 1

摘要:纽约时间9月26日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现场,出现了一场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刚刚走上演讲台,多个国家代表团便集体起身离席,以示抗议。空荡的会议大厅中,只剩下以色列代表团及少数与会者。这一幕不仅成为本届联大最受关注的外交事件,也折射出以色列在国

纽约时间9月26日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现场,出现了一场极具象征意义的场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刚刚走上演讲台,多个国家代表团便集体起身离席,以示抗议。空荡的会议大厅中,只剩下以色列代表团及少数与会者。这一幕不仅成为本届联大最受关注的外交事件,也折射出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中的严重孤立。

内塔尼亚胡在演讲中表现出其一贯的强硬姿态。他不仅高调列举以色列在过去一段时期打击伊朗、也门胡塞武装、哈马斯以及黎巴嫩真主党等目标的军事成果,还以所谓“现场选择题”的方式强化其对抗叙事。更引发争议的是,他通过以色列情报部门的技术手段,将演讲实时向加沙地带进行广播,甚至直接向被扣押人员喊话。

离席国家不仅包括长期批评以色列的中东和伊斯兰国家,还有部分非洲乃至欧洲国家。这一集体行动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加沙持续人道危机及以色列军事行动不断升级的严重忧虑。

值得关注的是,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立场也在发生微妙而明显的变化。近期,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相继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一趋势标志着传统盟友体系正在出现裂痕。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不得不公开表示反对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的计划,反映出美方在持续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后面临的国内外压力。

美国对以色列的长期支持,尤其是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动用否决权为以方行为提供政治掩护,已对其国际形象和道德信誉造成显著损害。美国每一次对以色列无差别的支持,都在消耗美国自二战以来所积累的“外交人格资本”。当绝大多数国家持续呼吁停火、推动“两国方案”之时,美国仍在延续偏袒政策,这不仅使其与欧洲传统盟友产生分歧,也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引发广泛不满。

内塔尼亚胡在演讲中特别感谢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称其“比任何其他领导人都更了解共同威胁”,并赞扬其打击反犹主义的举措。这类表态进一步凸显了以美特殊关系的绑定效应,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处境——明确表达支持以色列的大国领袖只剩下特朗普一个人了。

以色列军事上挺厉害的,可它的战略环境也没变好,反倒它心里头的安全担忧,和外面那些批评它的声音搅和在一起,形成了个恶性循环。

沙特、约旦这些中东地区的国家都直接说了,要是巴勒斯坦没办法独立建成自己的国家,那中东想要实现真正的和平,还有跟其他国家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根本就没办法好好往前推进。挪威那个外交大臣说的话更有代表性,他说:“要是非得等和平进程全都搞完了,才承认巴勒斯坦是个国家,这不就等于把否决这事儿的权力交给以色列了嘛。可以色列偏偏是最不想推动和平的那一个。”

这场联大演讲发生的情况,显示出一个国家即便拥有军事和技术优势,但若长期背离国际共识与道德期待,终将遭遇政治上的反噬。美国如果继续透支其国际信誉与道义权威,最终损害的不仅是全球治理体系中本就脆弱的公平与正义,也是美国软实力的严重消耗。

今天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选择的是尊严与良知,在强权与道义的拉锯之间,国际社会正在用离场、用承认巴勒斯坦国、用公开批评表达立场。美国是否会在某一天耗尽自己的“人品”,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纵容与偏袒,都在加速这一进程的到来。

来源:包明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