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方这边刚把钥匙拍在中介桌上,男方那边已经算清楚:按法律一人一半,跌掉的70万也得一起认。
“400万跌到330万,还得再分一半?
”成都那套婚房,挂牌三个月,看房的人一开口就是“再降20万”。
女方这边刚把钥匙拍在中介桌上,男方那边已经算清楚:按法律一人一半,跌掉的70万也得一起认。
房子没卖,先吵出一场小型股灾。
更闹心的是楼下那间门面。
疫情前月租8000,现在空半年,差价40万说没就没。
男方主张“谁经营谁承担”,女方甩出流水:账号粉丝80万,一年带货200万,钱全进了男方公司。
账号算共同财产?
抖音客服回得客气:请出示法院文书。
言下之意,平台只认判决,不认眼泪。
农村那栋三层“别墅”更尴尬。
宅基地是公公名字,房子却是婚后一起出钱盖。
现在离婚,户口没迁出的儿媳想分一层,村委会直接一句:一户一宅,外人不能确权。
最新确权登记刚开始,红章还没盖,房子先被贴上“违建待定”。
律师摇头:地不是你们的,房子再漂亮也只能算“装修款”,折价都难。
账号那边,男方偷偷把十几个平台绑定的企业执照全换了法人。
女方刷到自己用了五年的头像突然变蓝V,下面挂着陌生客服电话,一口气堵在喉咙:粉丝是我拍的,文案是我写的,怎么就成了别人的“无形资产”?
杭州互联网法院刚判的那起“自媒体账号分割案”看着解气,可落到自己头上,先得证明“账号收益进了夫妻共同口袋”。
流水拉出来,公司公账干干净净,工资条倒是有,一个月五千,还没她直播一晚打赏多。
房子、门面、别墅、账号,四条线缠成死结,关键只剩一个:谁能拿出“这是我们一起挣的”硬核证据。
律师给出三句话:
1. 房产估值报告找法院入库机构,别省那几千评估费,省下来就是将来少分几十万。
2. 账号后台实名信息、收益提现银行卡、公司财务往来,全做公证,一键打包,省得对方连夜删记录。
3. 农村房子先别急着争楼层,把当年建房转账记录、材料收据、装修合同翻出来,能算多少算多少,违建也能折价,总比零强。
有人劝女方:“算了,拿点现金重新开始。
”她盯着手机里那条掉粉通知,苦笑:不是舍不得钱,是舍不得那五年每天剪片到凌晨两点。
房子跌价可以忍,账号被端走才真割肉。
法院见就法院见,至少让判决书写上:那些深夜不是白熬的。
故事讲到这儿,没赢家的戏码还在排队开庭。
唯一确定的是:财产不会自己说话,证据才会。
屏幕前的你,要是家里也有“写你名却不在你手”的房子、公司、账号,趁还说得清楚,先留好痕迹——真到分手那天,能救命的往往不是感情,而是那张盖着红章的流水。
来源:走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