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全国数据基础制度贡献“浙江方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4:01 1

摘要:本报讯近日记者从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全国首批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国家试点,浙江自2021年起率先探索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发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2.4万张,直接转化运用金额超90亿元,两项数据均占全国总量的七成。相关做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全国首批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国家试点,浙江自2021年起率先探索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发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2.4万张,直接转化运用金额超90亿元,两项数据均占全国总量的七成。相关做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肯定,被多个省(区、市)学习借鉴,为构建全国数据基础制度贡献了“浙江方案”。

数据知识产权是数据处理者对依法获取、经过一定规则处理、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集所享有的权益。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指出,其核心内涵是“算法规则+数据集”。然而,在数据价值挖掘过程中,“数据权益归谁”“如何确保安全”等问题一度成为制约数据潜能释放的“拦路虎”。

为破解这些难题,2021年获国家相关部门授权后,浙江率先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创新构建了数据知识产权制度体系。针对数据权益不清晰的问题,提出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和个人对依法持有的数据进行创新加工后形成的数据集享有数据知识产权。浙江在全国率先将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写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两部法规,明确对数据知识产权开展登记。登记证书作为数据集合持有的初步证明和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权益保障的凭证,有效保障数据处理者权益。自2023年6月开展登记以来,浙江已吸引全国27个省(区、市)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提交申请5.8万件,发证2.4万张。

浙江还打造了“数知通”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打通浙江、上海、深圳等地的数交所共27个交易平台,吸引入驻近200家专业数商。自去年4月上线以来,平台推送意向信息7479条,落地运用1792件、金额53.5亿元,达成率约24%。

浙江先后创新10种转化方式,累计实现直接转化金额93.23亿元,约占全国的七成。如,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会同金融监管局推出“数据知识产权贷”金融产品,231家企业获得增信融资84.9亿元,单笔最大金额2亿元。浙江省知识产权局联合财政部门建立数据知识产权与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协同机制,数据知识产权可以作为数据资产合规纳入企业财务报表。117件数据知识产权完成数据资产入表,金额4721万元。

在智能制造、数字农业、智慧交通、文旅融合等领域塑造了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比如温州的一家制造业企业研发包装行业全产业链数据知识产权,助力4.6万家包装企业实现全链条降本增效,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浙江相关部门建立了“源头存证+审查规范+全程上链”的审查机制,保障数据来源合规、内容安全。同时,还与公检法机关建立协同保护机制,保障企业数据知识产权安全。

浙江紧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近期在全国率先出台人工智能领域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指引,以期通过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破解AI高质量语料数据供给不足、应用场景不丰富等难题,助力“人工智能+”行动取得实效。

据悉,浙江省已登记的2.4万件数据知识产权覆盖9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的87个,其中高质量AI数据集超1000件,构建了多领域大模型训练“合规粮仓”。去年底,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成立“AI数据知识产权联盟”,推动高质量数据资源进一步整合。

为了发挥数据知识产权场景化优势,浙江还将通过典型案例选树、数据知识产权大赛等方式,培育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AI数据知识产权“金名片”。浙江还发布了首批10件人工智能领域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典型案例,包括科学研究、具身智能、工业制造、交通运输、智慧农业等8个领域。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