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怎样让萌娃回归真实自我解决内心冲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0:50 1

摘要:晚上写作业时间,孩子在书桌前一会儿摸摸橡皮,一会儿看看窗外,家长在旁边急得直跺脚,不断催促“快点写作业”,可孩子还是磨磨蹭蹭,最后家长忍不住发火,孩子委屈地哭起来。周末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因为争抢一个玩具,两个孩子吵了起来,家长赶紧过来调解,可孩子就是不愿意让

在12年的一线教学里,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家庭,也目睹了不少孩子和家长间的冲突场景。下面我就给大家再现几个典型的。

晚上写作业时间,孩子在书桌前一会儿摸摸橡皮,一会儿看看窗外,家长在旁边急得直跺脚,不断催促“快点写作业”,可孩子还是磨磨蹭蹭,最后家长忍不住发火,孩子委屈地哭起来。周末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因为争抢一个玩具,两个孩子吵了起来,家长赶紧过来调解,可孩子就是不愿意让步,还赌气说以后再也不和这个小伙伴玩了。早上起床,家长叫孩子好几遍,孩子就是赖在床上不起,眼看上学要迟到了,家长又着急又生气,强行把孩子拉起来,孩子满脸不高兴,一整天心情都不好。孩子在学校考试没考好,回家不敢告诉家长,家长发现成绩后,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孩子低着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里充满了委屈和害怕。

这些冲突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其实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了解这些阶段,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和内心想法。

幼儿期,大概3 - 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很直接,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他们还不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多是通过行为来表现。童年期,6 - 12岁。这时候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自尊心也越来越强。他们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但有时候又会因为一些小挫折而产生挫败感。青春期前期,12岁左右开始。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情绪变得更加复杂,可能会出现叛逆的行为。

知道了孩子心理发展的阶段,那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化解内心冲突呢?我从日常观察中总结出了三个维度的方法。

第一个维度是建立情绪识别卡片。对于3 - 6岁的孩子,他们很难用语言说清楚自己的感受,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颜色贴纸来帮助他们具象化表达。我专门设计了一种可以打印的情绪卡片模板。这模板怎么来的呢?是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考虑到孩子的认知特点做出来的。

制作情绪卡片很简单,先准备一些彩色卡纸,剪成小卡片的形状,然后在上面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贴纸,再写上对应的情绪名称。比如,红色代表生气,黄色代表开心,蓝色代表难过。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让他们选一个对应的颜色贴纸贴在卡片上。这样家长就能直观地知道孩子的感受了。

第二个维度是将命令式沟通转化为选择式提问。很多家长习惯用命令的语气和孩子说话,比如“快去写作业”,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其实,换一种方式沟通,效果会大不一样。

我们可以把这种命令式的话改成选择式提问,像“你想先画会画还是先读绘本”。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有选择权,更愿意配合。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选择话术模板。如果孩子不想睡觉,我们可以问“你是想再听一个小故事就睡觉,还是现在就闭上眼睛睡觉”;如果孩子不想吃饭,我们可以问“你是想先吃几口米饭,还是先吃一点蔬菜”。

第三个维度是每周设置30分钟平等对话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家长要关闭电子设备,专注地倾听孩子说话。为了方便记录和总结,我还制作了亲子对话记录表样张。

在对话过程中,家长不要打断孩子,也不要急于给出建议,只要认真听就好。这样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尊重,更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过,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也有一些适用年龄边界和注意事项。情绪识别卡片主要适用于3 - 6岁的孩子;选择式提问和每周平等对话时间适用于3 - 12岁的孩子。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语气和态度,不要过于强硬。

除了帮助孩子化解内心冲突,家长也要做好自我情绪管理。毕竟,家长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孩子。我总结了四步法来帮助家长管理情绪。

第一步是觉察情绪。当我们感觉自己要生气的时候,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现在是不是生气了”。第二步是深呼吸。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第三步是思考原因。想一想是什么事情让自己生气,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第四步是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等自己平静下来后,再和孩子沟通,告诉他们自己的感受和期望。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班级学生成长对比日记节选。小宇以前是个很内向的孩子,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他的家长用了我教的方法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一次小宇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回家后他用情绪卡片表达了自己的生气。家长和他进行了平等对话,了解了事情的经过,然后用选择式提问的方式和他一起想解决办法。现在小宇变得开朗了很多,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引导孩子化解内心冲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吉姆国际早教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