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天清晨,菜市场里,南腔北调的讨价还价声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生活图景。卖菜的大姐带着浓重的乡音,买菜的年轻人说着略带生涩的普通话,双方比划着手势,最终总能顺利完成交易。这看似寻常的交流,恰恰是推广普通话意义最朴素的体现——它不是为了取代乡音,而是为了搭建一座沟通的
每天清晨,菜市场里,南腔北调的讨价还价声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生活图景。卖菜的大姐带着浓重的乡音,买菜的年轻人说着略带生涩的普通话,双方比划着手势,最终总能顺利完成交易。这看似寻常的交流,恰恰是推广普通话意义最朴素的体现——它不是为了取代乡音,而是为了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今年推普周的主题依旧聚焦于“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我们谈论“新征程”,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关乎每个普通人在更广阔天地里追求美好生活的个人征程。对于一位即将赴外省求学的学子,流利的普通话能帮助他更快融入新集体;对于一位寻求跨区域发展的创业者,标准的普通话能增强客户信任,拓宽商业机会;对于一位基层社区工作者,清晰易懂的普通话是有效服务来自五湖四海居民的基本功。普通话的推广,实质是为人际交流扫除障碍,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推广普通话的工作,贵在务实,重在细节。它不仅仅是悬挂横幅、举办几场竞赛活动,更应融入日常生活的肌理。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语文课堂的规范教学,更应鼓励所有学科的教师使用普通话授课,营造全方位的语言环境。在窗口行业,如公交、银行、政务大厅,倡导使用标准、易懂的普通话,是对服务对象的基本尊重,也能直接提升服务效率。在家庭中,尤其是多方言背景或处于普通话基础薄弱地区的家庭,有意识地创造普通话交流情境,比如一起收听收看国家媒体的新闻播报,亲子共读标准音朗诵的绘本故事,都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家庭成员的语言能力。
特别需要认识到,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乡土文化并非对立关系。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深厚的乡土情感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推广普通话,旨在提供一种全民通用的交际工具,确保在重要的社会交往和公共事务中沟通无阻。一个人完全可以既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行走天下,又保留着一口亲切的乡音慰藉乡愁。两者如同一个人的左右手,各有用途,相辅相成。我们的目标不是“千人一腔”,而是“通语共情,乡音传神”。
数字化时代为普通话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各类语言学习APP、在线课程、有声读物,让标准音触手可及。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学习。对于青少年,有趣的动画、游戏化学习软件能激发兴趣;对于成年人,聚焦职场沟通、公共服务等场景的实用课程更具针对性。
总而言之,推广普通话是一项润物无声的长期工程。它的价值不在于口号多么响亮,而在于是否真正便利了百姓生活,促进了社会沟通。让我们将推普的意识融入点滴日常,让普通话这座无形的桥梁更加坚固、畅通,帮助每一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更好地表达自我、连接他人,共同迈向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