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这个承载着国家温度与民生期许的节日,奏响了属于“三农”的时代强音。这不仅是对丰收的庆贺,更是守护粮食安全、提振农民精神、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秋分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这个承载着国家温度与民生期许的节日,奏响了属于“三农”的时代强音。这不仅是对丰收的庆贺,更是守护粮食安全、提振农民精神、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丰收节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宣言书”。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在耕地保护压力加大、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丰收节以节庆的形式唤醒全社会对粮食生产的重视:从田间地头的丰收观摩,到“节约粮食”主题宣传,节日氛围让“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的认知深入人心。当农民在丰收节上展示新品种、新农机带来的高产成果,当各地政企签订粮食收购订单,丰收节已然成为稳定粮食生产的“动员令”,筑牢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丰收节是对农民主体价值的郑重肯定。从古至今,农民始终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用汗水浇灌出粮食安全的基石。丰收节的到来,让农民从“幕后”走向“台前”,如评选“最美种粮人”、举办农事技能大赛等,让农民的劳动成果被看见、被认可;乡村大舞台上的歌舞表演、丰收宴上的欢声笑语,更让农民感受到荣誉感与幸福感。这种精神层面的赋能,驱散了农民的迷茫与焦虑,激发了他们扎根土地、发展农业的内生动力,让乡村焕发出昂扬向上的生机,让全社会看到“三农”工作的核心价值,凝聚起尊重农民、关心农业的共识。
丰收节是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节日搭建起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桥梁,通过“丰收直播”“电商助农”等新模式,让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全国,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同时,丰收节催生的乡村旅游、农耕体验等新业态,吸引资本与人才回流乡村,为产业振兴注入活力。从黄土高坡的苹果丰收,到江南水乡的鱼虾满仓,丰收节正以“节庆效应”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丰收节不仅是对丰收的庆祝,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让农民更有尊严,让文化更有温度,让乡村更有活力。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三农”篇章。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