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产业去研学”科普行动丨舌尖上的科技溯源:从种子到AI美食工业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2:24 1

摘要:9月28日,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潮新闻客户端共同主办的“跟着产业去研学”科普活动顺利举行。一场融合了田野、工厂与云端的科技探索之旅,在杭州钱塘新区、滨江高新区与萧山高科技农业园之间生动展开。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肖暖暖 朱高祥

9月28日,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潮新闻客户端共同主办的“跟着产业去研学”科普活动顺利举行。一场融合了田野、工厂与云端的科技探索之旅,在杭州钱塘新区、滨江高新区与萧山高科技农业园之间生动展开。

当天,研学老师、记者、导游,带着学生们完成四堂内容丰富、气氛活跃的科技课外课——走进杭州钱塘新区美食科技企业、滨江高新产业园,以及萧山高科技农业园,体验从“一道美食”追溯到“一颗种子”,再到“一次AI创想”的高科技产业链。

在这场独特的研学中,学生们化身三种角色穿梭于产业链之间:在萧山农业园担任“未来农场研究员”,探秘“生物育种”“组培克隆”“数字育苗”等现代农业科技;在钱塘新区的康师傅、味全等食品工厂变身“食品工业侦探”,追踪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流程与食品安全管控;最后在“人工智能+”科普馆成为“智能创意官”,亲身体验AI技术在农业与食品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

全国各地的美味面食有哪些?光是面食,就有多么悠久的历史文化?各种不同口味的美味怎么浓缩于小小的包装中,方便携带?28日上午,参与研学的学生们来到了康师傅味来馆。

学生在康师傅味来馆参观。潮新闻记者 肖暖暖 摄

在这里,他们听讲解员介绍全国各地的面食文化,在互动游戏区感受“玩中学”,坐着小火车去参观泡面工厂,亲眼目睹了方便面的生产过程。从面粉到成型,再到我们平时熟悉的泡面包装,“原来方便面是这么生产出来的呀!都是自动的诶。”几个年龄小的学生有些惊奇地感叹道。

让学生们念念不忘的还有自制泡面环节,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和配料,等待片刻,机械臂自动注水加料盖盖,之后就能等待机器人送上泡面享受美味了。“今天的面汤我都喝光了!”“自己做的泡面好香啊。”几个学生走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自制美味的快乐。

在杭州味全品牌体验馆,学生们跟着讲解员走进宫殿样式的工厂,参观、了解饮品生产和全程冷链管控的相关内容,学习食品科学知识。此外,不少学生在参观食品工厂时发出连连惊叹——智能化的生产线让他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对现代工业的赋能、重塑。

在科普环节,讲解员根据之前的参观内容提问,每次提问的话音未落就能看见一双双不约而同高举的手。从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到背后的科技知识,这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潮新闻记者 肖暖暖 摄

一粒种子,是怎么发芽、生长的?有了高科技的加持,一粒种子又会历经怎样奇妙的旅行?

在谢径安传化植物科学中心,在研学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下,与现代科技农业相遇,参观、了解、学习“一粒种子的旅行”。

种子发芽需要什么?它们是怎么生长的?现代科技加持,一粒种子的旅行又会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们认真地聆听研学老师的讲解,参观了智能催芽室等高科技产物,还亲身体验了栽种番茄和挖红薯。

学生们在谢径安传化植物科学中心参观。潮新闻记者 肖暖暖 摄

学生们体验番茄组盆。潮新闻记者 肖暖暖 摄

学生体验挖红薯。潮新闻记者 肖暖暖 摄

“很开心,感受就是研学活动带给我很多课外知识,让我的知识(面)变得更广。”参与研学活动的学生谭晟杰告诉潮新闻记者。

现场工作人员倪依婷表示,今天的活动就是让小朋友体验“一粒种子的旅行”,带大家了解科技农业的生产流程,体验番茄组盆、挖红薯,想让学生们看看科技赋能给农业带来的改变。

“亲眼在实验室看到植物‘克隆’,比课本上的图解直观多了!”“挖红薯的劳动体验太新鲜了!”活动现场,学生们兴奋地分享感受。

活动也得到了学生、家长们的赞誉。学生们普遍感受到,“课外学到的植物克隆、培育,食品加工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这些是校内科学课的延伸。”也有学生说,“参与到挖红薯的农事体验,这是前所未有的劳动课。”

潮新闻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精心设计的研学路线历时两个月筹备,严格对标素质教育要求与课本知识链接。“我们希望通过‘从田间到餐桌到云端’的全产业链体验,帮助青少年建立完整的科技认知图谱,不仅理解科技如何改变生活,更能培养数字时代的创新思维与科技素养。”

据悉,本次的“跟着产业去研学”科普活动面向全省招募学员,接到千余组家庭积极报名。活动主办方希望通过沉浸式、场景化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农业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兴趣,在追溯美食源头的旅程中,悄然播下了珍惜粮食、尊重科技创新的种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