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行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3:03 1

摘要:骏儿,在情感世界里,跟我那些在与不在世的亲人相比,有着初生异域的时空之别。在刚刚告别第二个三十年不久,我急切地远渡重洋,去到英国曼彻斯特,在那个西方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与他相会。从2025年3月24日涉足这块土地,直到7月6日离开,恰巧百日。朝夕相处,目息不离

曼城行记

©作者 泽众

引 言

骏儿,在情感世界里,跟我那些在与不在世的亲人相比,有着初生异域的时空之别。在刚刚告别第二个三十年不久,我急切地远渡重洋,去到英国曼彻斯特,在那个西方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与他相会。从2025年3月24日涉足这块土地,直到7月6日离开,恰巧百日。朝夕相处,目息不离,那种喜悦与自豪感,恐是他人难以想象的。

最难忘的日子,方才值得铭记。记住所历经的琐碎生活,且待时间堆积成一座小山的将来,尚能觅得寄身海外的足迹。 只是,初到异国他乡,惊喜与新奇的充盈,令我竟然只顾眼前,而疏忽了也许之后会更珍贵的文字。因此,这组日记开篇于二十多天后、灵感突现之时。

曼城行记之壹: 春日生发

春天之所以美好,源于对万物萌发的悦纳

——题记

4月17日 星期四

在房子里带小孩,每天都能发现他的新变化。十个月大的孩子,整天就是吃睡拉玩。这是人类初来世界的真实状态,而作爷奶辈的,只有此时专心隔代向下看,才能连同自己的儿时,仿佛都看得更加真切而清楚了。

他今天可以自己向前爬行了,此前还只会向后退。在爬行的停歇间隙,他紧接着还能自己坐起来了。这些细微的进步,是我不经意间察觉的,自然带给人极大的惊喜。

4月18日 星期五

趁着天气晴好,我独自在北角附近走走。沿着条古运河,走到一片联排别墅区。一户人家有五六米宽,一窗一门,长不过四五米的小院,两三层高不等。多以两户相联,独成一体。门前路边停了不少车,屋外行人很少。这些房子外观简陋且陈旧,大片成排分布,其间以小道相隔开,房子前后都有小院落。小院地方不大,但布置精细,各俱特色,少有雷同。

工业革命前期开凿的运河,是当时的主要运输渠道。如今保留下来的,竟成了一道景观。运河里停着一些小船,船上还有人生活。这个叫“棉花地里”(Cotton Field)的一块有百亩大的空地,就在河边,离我的驻地不远,我常推着骏儿去那里散步。河水里的一对白鹅、数只鸭子,还有一群鸽子,闲游其间,如处无人之境。

这样的生活场景,于我无疑是新鲜的,就像来到另一个不曾想象过的世界。

4月19日 星期六

外面风有点大,十一二度的气温,仍然感觉有点冷。傍晚时分,萌陪我沿着运河走到一处新建的别墅区,发现河边的树叶正由小变大,感觉曼城春天的气息来得有些迟。

路过一处老建筑,外观像个厂房。门头上有1797年标记,萌说是皇家蒸汽棉纺织厂,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遗存。再看看周边建筑。新建的已不少,新老建筑相间。眼前就有几处施工塔吊矗立,这里的拆迁与重建,在以百年计的时光里,似乎也不曾停歇过。

在临河的几栋新公寓楼下,酒吧门前摆了许多桌椅,食客聚得满当当。不难发现英国人着装最大特点是个性化,且时尚新颖,少有雷同。街上的行人着装亦五花八门,奇里古怪的啥都有,而彼此间却视而不见,全然无丝毫诧异感。这与国人的从众观念,大相径庭。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了文化差异吧。这种留在英国人骨子里的创新意识,或许正是工业革命最先生发于此的深厚沃土。

4月20日 星期日

今天是谷雨节气。刚写到此,自己不禁先笑了。因为这种东方文化里节气的概念,在地处北纬53℃的曼城几乎是没多大意义的。可原生的意识还是在我的内心里扎了根。

昨晚上在梦里,遇到了父亲。我在这么远的地方,还是想起了父亲。眼前是一段险难之路,我一直耽心自己过不去,试着走了一段,却在中途碰见父亲,也走过来了。我心疼他年纪大了,走得太辛苦了,就安慰他赶快休息一下。这时便醒了,才发现耽心实属多余,父亲已悄然走远了。梦中还有二弟,也在那条险难之路上走着。

梦见亲人,心情沉重。他们一直都在我心中。

中午时分我推着骏儿去附近的小广场。周日的阳光充足,草地上聚满了人,儿童玩兴正浓。各色人等都在那里休闲。发现除了白人,黑人不少,草地上黑人儿童更多。中东的阿拉伯人也常见到。相比而言,东方面孔算是少的。我推着骏儿在草地上呆了半个多小时,白人着装少,小孩也是短袖短裤,几近夏装。也许是他们体质更耐冷吧。来去的路上,擦肩而过的行人,从面孔、着装,到年龄、身材高低胖瘦,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似人种博览会,吸引我的目光和新奇之思。

4月21日 星期一

下雨了。曼城的雨,有着西方人的个性,说下就下,说停就停,来去随意而匆匆。让我自然想到了地域的异同。

骏儿三天没拉,家人都很着急。萌叮咛我给他揉一揉肚子。

到中午饭时,刚端起饭碗吃了两口,骏小哭闹,我抱起他,发现大成果。大家都高兴,如释重负。一切郁闷全然解除。

下午快三点骏睡醒前,我给换了衣服,刚毕就醒了。我忽然意识到,是我把他折腾醒了,不然兴许还能多睡会儿。心生不安。接着喂奶。奶瓶还没放到嘴里,他就张开嘴了,150毫升的奶,一口气喝光。我看着他平静的神态,也平添了几分天真,还有一丝羡慕。

四点给骏准备辅食。

五点喂食,顺利。娃吃得好,听话不闹,我也卸下了担忧的包袱。

六点和萌推着骏去超市采购。回来时,雨又下。等雨停后,到家。

居家过日子,真挺忙碌。但一切都乐意而满足。于我,尚有能力帮着孩子们,发挥余热的生活,也就如此。

4月26日 星期六

吃喝拉撒是人生最要紧的事。人一来到世上便如此,能自食其力了也是如此,即便老了以后,除此更是别无它可言。可惜,习惯成自然,它却常被淹没于熟视无睹的平淡日子里。

这四个字的份量之重,愚钝的我尽管已过了花甲之年,竟然自亲历照看不足岁的宝宝后的今日,方才突然掂量来。 我忽然觉得,如此浅显的道理,此前不知还错过了多少。

照管婴儿,就得每天伺候他的吃喝拉撒,一样一时都不能耽搁,否则就会出大纰漏。

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人之初的弱小与无助,只是在记事与懂事之后,那么长时间里,却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原本也曾如此。

这样的惊奇发现,令我惶恐而震惊。也许,父母曾不止一次轻描淡写地告诉过我,只是当时我并不以为然。可惜,如今我怎么也无法知道,当年一两岁的自己,每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一个个煎熬的日头,更是一个个不眠之夜,累积起来的万丈高山。而我们无论贫贱甚或高贵的一生,恐怕也无法回报得了。

当然,从骏的啼哭声中,我还注意到了:睡玩。这两字也是昼夜相随,而且强力调控着我每天的生活节奏。

4月27日 星期日

阳光充足的中午,我推着骏,仅10分钟的路程,到了不远处的维多利亚米尔公园(Victoria Mill Park)。公园布局于运河南北两岸,周边多为新开发的别墅群。河边大片绿地、树木,鸟儿悠闲地徜徉其间。河水里有多只鸭子,岸边是一群觅食的鸽子。这里整体上比较安静,推着小孩来此转悠的人也不少。

有人在河边慢跑,有人在绿地上晒太阳。见一妇人拿两包面包,和两个儿童一起在河边投喂鸽子和鸭子。一条大路,往来的车子很多,可看见我准备穿过,便主动停下让行。如此行为随处可见。

4月28日 星期一

从早上开始,骏突然哭闹不止,因为他不能语言表达,我凭经验检看,才发现他便了。只是很硬的一小块。孩子近三天没便了,估计是便秘了。过不大一会儿,正在玩耍的他又突然哭闹起来,显得十分痛苦的样子,泪流不止。果然又便了一硬块,孩子痛苦的表情,在刺痛着我的心。

赶快给孩子喂水,轻柔腹部。只能这样帮他减轻痛苦。这样的情形到了下午,又出现了两次。特别是先一次,孩子痛苦得以头不停地撞击我,所有的安抚都显得徒劳,查看发现便出了一大块,我心中轻松了许多。果然,最后一次他的哭闹轻了些,便出物已没先前那么硬了。孩子的痛苦终于要结束了。

4月29日 星期二

傍晚,去寻找阿尔伯特广场。其实很近,距离不足2000米。到了才发现,不大的广场被围了起来,正在整修。绕行一圈,周围多为斑驳的古老建筑,尽显欧洲古风。附近街狭窄而密布,行人稀少,安静得有点阴森。一种满满的没落感,从紧闭的门洞里不时涌出。

有轨电车频繁穿行的主街道,人流不息,热闹喧嚣异常。我沿着主街道,走了一段时间,感觉行人少了许多。不经意地看了下腕表,晚上九点半了,这里的天才黑下来。

高纬度地区的春日,昼长夜短。我正一天天适应着这里的一切。

作者简介

泽众:本名谭文德,陕西渭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热衷于文学创作,发表作品近百万字。已出版散文集《草叶集》、《心归云水间》。曾获第五届杜鹏程文学奖。

来源:渭南青年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