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为何偏爱刀郎?9 月底刀郎的这个举动,给内娱好好上了一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12:19 1

摘要:打开评论区,网友们在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刀郎优美的歌声给予了极高评价,面对大家的热情,刀郎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文旅中国官媒也很快回复了刀郎:感谢刀郎老师的音乐支持。

9月28日,文旅中国发布了一条国庆献礼视频。视频中从北京雄伟的故宫再到台湾省的山河秀丽,展示了我国多个省份的旅游胜地。

精美的画面伴随着刀郎演唱的《我的祖国》背景音乐徐徐展开,熟悉的旋律把气氛瞬间推向高潮。

这条视频一经发布,短短的一天就收获了30多万个点赞和20多万条评论,并且还有200多个地市的文旅官媒都争相转发。

打开评论区,网友们在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刀郎优美的歌声给予了极高评价,面对大家的热情,刀郎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文旅中国官媒也很快回复了刀郎:感谢刀郎老师的音乐支持。

面对这种局面,有人开始纳闷,娱乐圈艺人那么多,为什么央媒这次偏偏认准了刀郎?

其实翻一翻刀郎出道20年以来的道路,你会发现,央媒对他的“偏爱”,远不止这一次,要理解官方为何对他“偏爱”,还要从他的音乐开始说起。

刀郎的音乐能被主流认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从来不搞虚无主义,而是每首歌都扎根在文化的土壤里。

2003年刀郎开始闯荡乐坛时,当下乐坛的情歌正流行个人爱恨情仇,小情小爱的元素。刀郎却反其道行之。

在创作《西海情歌》时,他在可可西里待了大半年,听着藏族牧民唱山歌,看着戈壁滩上的风沙荒漠,把真实中存在的凄美爱情故事,用“等不到西海天际蔚蓝”的遗憾唱的直击人心。

写《喀什噶尔的胡杨》时,刀郎又深入新疆的荒漠里,听当地老人讲述胡杨树下等爱人的传说故事,让歌词中“死也等你”的执着坚持有了具体画面。

在2008年录制《红色经典》专辑时,没有秀技巧,没有玩花活,就用最朴实的嗓音,最原始的调调,把《我的祖国》演唱的深入人心。

这些歌之所以能够打动人,不是因为旋律有多复杂,而是刀郎没有把文化当噱头,是自己真正的去体验过,才能写出有分量的歌曲。这也是央媒愿意用他的歌做宣传的第一个原因。

这种初心,在刀郎经历人生低谷后,2023年复出时仍然没有忘记。复出专辑《山歌寥哉》中的《花妖》,用钱塘和临安等五个杭州的古称串起了一段爱情故事。

《路南柯》又借《南柯太守传》的典故缅怀了抗日的川军,一句“可怜你的名字,签在量产的石碑上”听得人眼眶发热。

这种把传统文化写进现代音乐的手法,让刀郎的歌不只是好听,更充满了内核,这和央媒一直传递的文化根脉刚好契合。

如果说扎根文化的创作是刀郎被央媒注意得到的垫脚石,那他出道二十多年以来没歪过得人品,则是能站稳的底气。

央媒选合作的对象,干净是底线。刀郎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得上是娱乐圈中的一股清流。出道那么多年,没有绯闻,没有接过广告代言,连综艺都极少触碰,只是偶尔的参加一些访谈节目。

2011年面对音乐圈的质疑声时,刀郎也没有站出来发声,而是选择隐退,面对争议不争不不论。如果你认为他是认输了,那就大错特错。

隐退期间,刀郎并没有停止创作,而是利用这个机会沉淀自己,拿出更好的作品来回应舆论。这中间他辗转全国各地,搜集历史典故,了解风土人情,最后他复出时创作的专辑《山歌寥哉》,大众给予的评价,完美了说明了一切。

这两年,刀郎更是热衷于公益事业,2024年线上开演唱会时,特意把收入了126万多资金捐给了慈善机构。并且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乡村音乐教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还多次对灾区进行捐赠。

在娱乐圈中的流量明星忙着靠直播带货增加个人收入时,刀郎把音乐的附加值变成了看得见的好事。这种不追流量,只守本心的做法,比任何宣传都管用,也刚好对应了央媒对正向艺人的期待。

另外,刀郎的影响力还能在线下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价值。今年上半年刀郎再多地举办了演唱会,当地文旅抓住契机,做了跟刀郎去旅行的主题活动,粉丝拿演唱会门票能免景区门票,酒店还打折吸引游客,各种线下经济因为刀郎的演唱会实现了带动。

别人的演唱会可能只是一场热闹,刀郎的演唱会却能变成带动地方经济活力的发展引擎。能把个人的影响力和民生价值绑在一起,在娱乐圈中实在不多见。这也是央媒特别看重的,也是愿意反复“点名”他的重要原因。

现在在看刀郎被央媒“偏爱”,其实没有什么大道理。

刀郎在创作上不偷懒,扎根文化做真东西。做人不投机取巧,守住底线做实事。不卖热度,不卖情怀,实实在在的把影响力变成价值。

刀郎从2004年登央视的《第一首歌》栏目唱《驼铃》,再到如今的文旅中国掀起热度。中间复出之时带来的《山歌寥哉》,又被各大官媒赞扬唤醒传统文化记忆。2025年他的音乐事业又迎来巅峰,今年的华语金曲奖更是连拿6项大奖。

说到底,央媒给的“排面”,是给实在人的,也都是靠自己怎么做才能争取的。刀郎能被反复“点名”,不过是因为他把音乐人这三个字,踏踏实实的干了20多年。

刀郎被央媒“偏爱”的这三个点,正是现在内娱最缺少的,刀郎用自己的自身经历给内娱提了个醒:

内娱真正需要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热度,而是应该把艺人这个身份当成需要敬畏的职业,只有用作品说话,用行动立身,才能走得远,才能被观众和主流认可。

来源:历史的新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