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霜降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霜降是入冬前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气候转寒的节点。在这个季节,农民要播种胡豆、小麦等经冬农作物。播种之前,要腾出土地,将地里的红薯挖回窖藏。所以,霜降也是挖红薯的季节。
再过25天,即今年农历九月初三,就到一年一度的霜降了。节气的更替,是在提醒种地的农民,什么时候该栽种、什么时候该收获。
“霜降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霜降是入冬前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气候转寒的节点。在这个季节,农民要播种胡豆、小麦等经冬农作物。播种之前,要腾出土地,将地里的红薯挖回窖藏。所以,霜降也是挖红薯的季节。
红薯在每年的四五月间种地,经过四个多月的生长,吸收了夏天炙热阳光和地底的能量,到霜降节气生长成熟。其间,农民只需做好拔草、翻藤、匀枝等活路,剩下的就交给老天爷。一般的规律是,天越干,只要不把红薯藤晒死,红薯就长得越大越甜。如果某一年的雨水多了,光照不足,红薯就只长藤不下头,产量和品质都不高。
为什么在霜降前后挖红薯呢?除了腾出土地种经冬作物外,另一个原因是这个时间段挖出来的红薯品质最好,且容易保存。挖早了,红薯还未充分生长,个头和甜度都不够;挖晚了,气温低于了18度,冻害严重,红薯容易腐烂。霜降挖的红薯,生长充分,甜度达到峰值,又可避开冻害。
红薯的产量很高,一般亩产三四千斤,高的甚至可达八千斤左右。在过去粮食紧张的年代,红薯是可以作为主食的,蒸、煮、烧皆可。有的将红薯切成片,晒干后打成粉末,再加水做成红薯粑,蒸煎皆可;有的将红薯粉碎,加水冲淘,沥出薯渣,沉淀、晒干,最后制成洁白的苕粉;有的煮一大锅红薯,煮透后揉碎,装入包帕,用开水反复冲沥,将冲沥出来的水倒入铁锅熬炼,最后熬成红薯糖,切阴米、捏爆玉米花团子最佳。除了食用,红薯的主要用途是作猪饲料,吃煮红薯长大的猪儿,皮毛亮色,油光水滑的,肉质好,深受大众食客的喜爱。
作为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农村人,红薯伴随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我种过红薯,挖过红薯,背过红薯,也曾和父亲一道,在生产队的高温大屋窖值守,为保存红薯种烧炭加热升温。初中住校,每周都要背一大包红薯,蒸饭时掺在米中,保证了我在大米不够时能够吃饱。可以这样说,红薯,成了我们那一代农村人的时代记忆。
三年前,我回到老家,整修了老屋。每到周末放假,我都要回去,挖土锄草,搞点小种植。通过自己的劳动,基本上实现了蔬菜自给。今年,老乡指给我两块地,我除了种点糯玉米、黄豆、蔬菜处,还种了一分五厘地的红薯。这不,中秋国庆佳节将至,儿子一家放假要回老家来,到时候,大家一起挖红薯,打糍粑,体验农耕之乐。
不知道,今年的红薯,能收多少斤呢?期待中。
来源:农村茶花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