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播客节目中抛出一句惊人言论:“中国在芯片领域仅落后美国‘几纳秒’。”这一表述迅速引发全球关注,既点破了中美芯片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揭示了一个现实——中国芯片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追赶,而美国试图通过封锁遏制中国发展的策略,正在
2025年9月,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播客节目中抛出一句惊人言论:“中国在芯片领域仅落后美国‘几纳秒’。”这一表述迅速引发全球关注,既点破了中美芯片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揭示了一个现实——中国芯片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追赶,而美国试图通过封锁遏制中国发展的策略,正在被现实狠狠“打脸”。
黄仁勋的“几纳秒”论调,表面是技术差距的比喻,实则暗含对美国政策的不满。近年来,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华实施芯片出口管制,从高端GPU到制造设备,层层设限。英伟达的A100、H100芯片被禁后,不得不推出“降规版”H20芯片应对中国市场,但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再次叫停H20销售,直接导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95%暴跌至50%。
“中国是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所在地,这里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公司。”黄仁勋的呼吁直指核心:美国若继续封锁,不仅会失去中国这一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更会削弱自身技术扩散能力。他警告,科技竞争不是零和游戏,人为切断市场只会逼迫中国加速自主创新,最终损害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黄仁勋敢说这话,背后藏着美国科技企业的集体焦虑。自2018年美国对华发起芯片打压以来,禁令层层加码:从限制高端芯片出口,到联合日韩荷组建“芯片联盟”封锁光刻机,再到2025年出台“AI扩散新规”禁用华为昇腾芯片。但这波操作反而让美国企业吃尽苦头——英伟达2024年中国市场营收暴跌40%,失去了全球最大的芯片增量市场;英特尔被迫关闭海外工厂,股价年内暴跌。
对黄仁勋和英伟达来说,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更是新能源汽车、AI等下游应用的爆发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突破1500万辆,仅车规级芯片需求就占全球30%。失去这片市场,再先进的芯片技术也会因缺乏应用场景陷入迭代停滞,这正是黄仁勋急着呼吁“参与竞争”的核心原因。
美国对华芯片打压始于2018年,从“实体清单”到“芯片法案”,从限制华为到封杀中芯国际,手段层层加码。但现实是,中国芯片产业非但没有被压垮,反而逆势突围。2023年,华为搭载国产芯片的新手机引发全网热议,1万多个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彻底摆脱对美国芯片的依赖。2025年,华为昇腾910B芯片批量出货,下一代芯片性能直指国际领先水平。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企业加速研发,2025年华为GPU芯片营收预计突破1400亿元。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公开承认:“中国已研发出与H20相当的芯片。”这一表态,无疑是对美国封锁政策的最大讽刺。
黄仁勋的呼吁,本质上是科技企业的生存之道——在全球化时代,封闭只会让技术停滞,竞争与合作才是破局之道。如今,中国芯片产业已站在新的起点。黄仁勋的“几纳秒”论调,或许是对过去差距的描述,但更是对未来的警示——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中,唯有开放、竞争、创新,才能赢得真正的胜利。
来源:书房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