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了,都别笑了,82-50,赢了菲律宾32分,这数字瞅着是挺提气。
行了,都别笑了,82-50,赢了菲律宾32分,这数字瞅着是挺提气。
但这感觉吧,就跟小时候考了个60分万岁,回家刚想跟爸妈要奖励,结果发现邻居家孩子拿了张满分奥赛卷子回来,一个道理。
咱们这60分,看着热闹,可人家的满分卷子,才是真刀真枪。
咱们的“邻居家孩子”,一个叫日本,一个叫澳大利亚。
别跟我扯什么“打出自信”,自信这玩意儿,是得看对手是谁。
捏软柿子捏出来的自信,那叫虚胖。
我脑子里到现在还跟放电影似的,一遍遍过着打日本队那场。
咱们的后卫,球都运不过半场,一被夹击就跟丢了魂儿似的,传球找谁呢?
直接找对手。
篮下站着几个一米九往上的大个子,愣是让一群身高比我们矮一截的日本姑娘把前场篮板抢成了自家后院,人家抢下来二次进攻打进,我们这边还摊手呢。
那场球,输的哪是比分,简直是把我们青少年篮球的底裤都给扒了。
所以,回过头来看打菲律宾这场,你品,你细品。
第一节打完,19-21,我们落后。
我的天,我当时真想关了直播去睡了。
打这么个小组赛都磕磕绊绊的队伍,我们开局能给自己挖个坑,这说明啥?
说明打日本队留下的心理阴影,还在呢。
那帮姑娘们心里发怵,手上就发紧,投篮能准就怪了。
好在,从第二节开始,我们缓过来了。
或者说,菲律宾队的实力,也就只够给我们制造一节的麻烦。
当我们的防守强度上来,身体优势体现出来,比赛就瞬间没了悬念。
李沅珊咣咣进球,孙晗昀她们也找回了手感,三下五除二,分差就奔着二十分去了。
可这场胜利,顶多算是一剂止痛药,暂时缓解了惨败的疼痛,病根儿,可一点没除。
那些战术素养、基本功、关键时刻处理球的冷静,在这场强度不够的比赛里,根本没得到真正的检验。
现在,半决赛的对阵表一出来,乐子更大了。
中国U16女篮,对阵澳大利亚U16女篮。
另一边呢?
日本对新西兰。
这剧本,是不是有点眼熟?
日本队那边,基本就是保送决赛的节奏。
小组赛她们就赢过新西兰,赢得不费吹灰之力。
就日本队那套快得让你看不清球在哪儿的打法,新西兰队大概率还得懵圈。
所以,一个决赛名额,差不多已经可以提前写上日本队的名字了。
然后看我们自己。
澳大利亚,这届比赛的“大魔王”,独一档的存在。
人家那打法,就是简单粗暴的身体天赋碾压,全队跟一群小袋鼠似的,能跑能跳,对抗还好得不得了。
我们拿什么跟人家打?
拿我们那条被日本队冲得七零八落的后卫线?
还是拿我们打菲律宾时才找回点面子的内线?
说句不好听的,这比赛的难度,不亚于让一个刚考过科目二的学员去跑F1。
这球还没打,舆论就已经开始渲染“虽败犹荣”了。
可我最烦的就是这个。
竞技体育,菜是原罪。
我们不能因为对手是澳大利亚,就提前给自己找好了台阶下。
输可以,但怎么输,很重要。
是被人家一顿胖揍毫无还手之力,还是能咬下对手一块肉,哪怕最后还是倒下了?
这群十六七岁的姑娘,承载了太多我们对于中国女篮未来的期望。
可期望不能当饭吃。
从这次U16女篮亚洲杯来看,我们和亚洲顶级强队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被拉大的趋势。
这比一场比赛的胜负,更让人揪心。
所以啊,打澳大利亚,姑娘们放开了打吧。
别去想什么胜负,也别背什么包袱。
就把这场球,当成一次免费的、最高级别的陪练。
看看世界顶级的同龄人是怎么打球的,看看我们到底差在哪儿。
输个三十分不丢人,被打得没脾气,连亮剑的勇气都没有,那才叫丢人。
至于决赛?
先别想了。
日本队大概率是在决赛等着了,但等着的是谁,咱们还是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从“大魔王”手里走过三个回合吧。
来源:篮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