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2—2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领域地域覆盖面最广、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会议。这是大会
本文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5年第9期“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专刊”“序言”
侯建国
中国科学院
2025年9月22—2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领域地域覆盖面最广、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会议。这是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泛的一届会议。
今年适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20周年,在这一重要理念的发源地举办一场生态环境领域的国际盛会,具有重要意义。丁薛祥副总理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对携手加强生物圈保护区建设、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合作提出殷切期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及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 000名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生物圈保护区管理者、科研人员、企业、媒体代表等出席会议。大会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2026—2035年)》,为未来10年全球生物圈保护区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纲领和行动指南;发布《杭州宣言》,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自1973年正式加入并当选为“人与生物圈计划”理事国以来,中国认真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多边协定,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持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国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明显增加,生态环境的“含金量”显著提升,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在中国政府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主席单位,会同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部门和单位,共同推动“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的组织实施,推动34个自然保护地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建成了包括214个成员的全球最大生物圈保护国家网络。此外,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实践,建立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组织开展了重点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全国生态系统调查评估、系列旗舰物种拯救项目,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围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长江十年禁渔、国家公园建设、生态价值核算等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决策咨询建议,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生态环境领域优秀人才,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物多样性丧失、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风险挑战相互叠加,应对和治理难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新技术新突破大量涌现,为我们应对全球性挑战创造了有利条件。生物圈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既为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实践提供了重要应用场景,也为各国携手加强生态保护合作、实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我们应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交流合作,强化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是推动重点领域联合研究。依托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和相关高校、科研机构,聚焦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领域,联合组织开展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合力破解科技难题,提供更多有效解决方案。
二是加强基础能力共建共享。围绕生物圈保护区高质量发展,合力打造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交流合作,构建智能化、一体化的生态系统研究和监测网络。
三是合力拓展技术应用场景。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在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加强绿色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特别是对欠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和能力培训。
面向未来,中国科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切实履行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单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职责使命,加强部门协同,深化国际合作,继续坚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杭州战略行动计划”,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刊》推出“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专刊,旨在系统介绍“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使命定位、发展历程和重要贡献,生动展示中国在生态文明和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绩,深入探讨未来发展战略与合作方向,为进一步推动“人与生物圈计划”组织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是以为序。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
2025年9月26日
文章来源
侯建国. 强化科技赋能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5, 40(9): 1481-1482.
DOI: 10.3724/j.issn.1000-3045.20250924004.
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文责自负,不代表本刊观点。
来源: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