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朗外交部直接放话,说这制裁“没法律依据”,还警告所有国家,谁敢承认这制裁,就等着报复。
9月29号凌晨3点半,伊朗当地时间,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正式生效了。
这事儿一出来,之前好几个月围着伊朗核谈判忙活的外交努力,基本全白费了。
伊朗外交部直接放话,说这制裁“没法律依据”,还警告所有国家,谁敢承认这制裁,就等着报复。
先说制裁生效前的事儿吧,伊朗27号就把驻英国、法国、德国的大使全叫回去紧急磋商了。
这动作真挺少见的,懂行的分析员都说,德黑兰这是明着给欧洲国家递信号:别跟着美国瞎掺和。
本来想欧洲能在制裁这事上帮着说句好话,后来发现他们也没顶住压力,伊朗这才用召回大使的方式表达不满。
为啥制裁会重启?核心还是核谈判没谈拢。
美国之前提了个“三个月制裁暂缓期”,条件是让伊朗交出所有浓缩铀库存。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直接在电视上怼了回去,说这条件“根本没法接受”。
换谁也不会轻易答应啊,美国2018年就退过伊核协议,伊朗吃过一次亏,现在怎么可能没防备?
安理会那边也有小插曲,有国家想把制裁推迟到明年4月,可没拿到足够票数,最后还是按期生效了。
制裁一落地,伊朗国内经济先慌了。
货币里亚尔直接创了历史新低,24小时内兑美元的汇率跟坐过山车似的。
我查了下外汇平台的数据,现在1美元能换85万里亚尔,比今年年初贬了不少。
德黑兰市中心有个不愿透露名字的外汇交易商说,老百姓都怕手里的钱变毛,扎堆儿把里亚尔换成美元、欧元,超市里还有人抢着买生活物资。
这情况要是持续下去,通胀肯定得往上走。
之前2018年美国单边制裁的时候,伊朗通胀率飙到过45%,现在看这架势,年底怕是要突破30%。
老百姓慌,政府也没闲着,伊朗经济部长马上承诺,72小时内会出台一揽子经济稳定计划,又是设外汇储备基金,又是管essential商品的价格,还说要严打黑市外汇交易。
不过到底能不能稳住,现在还不好说,毕竟制裁对经济的影响不是一天两天能消的。
伊朗这边硬气,国际上的态度却差得挺多。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一边喊着让伊朗“来直接对话”,一边逼着联合国成员国“马上执行制裁”,还放话要对不配合的国家加次级制裁。
这态度也太矛盾了,想谈又不想让步,搞不清到底是想解决问题还是想施压。
反观欧洲国家,态度就软了不少。
英法德三国外长发了联合声明,说会继续找“新的外交解决方案”,还呼吁伊朗“别搞升级”。
很显然,欧洲不想把路堵死,他们怕中东局势乱了影响自己的能源供应,毕竟伊朗是重要的产油国。
俄罗斯和中国的立场更明确,在安理会投票时都对“立即制裁”持保留态度。
俄罗斯外交部直接说“制裁不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好办法”,中国也一直呼吁“回到伊核协议框架里谈”。
这事儿还真得靠对话,光靠制裁只会把矛盾越积越深,最后受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说到能源,伊朗可是OPEC第四大产油国,之前每天能出口150万桶石油,60%都卖到中国、印度这些亚洲国家。
德黑兰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哈桑·拉希米警告说,要是制裁持续半年以上,伊朗石油出口可能得少一半,到时候全球石油供应就会缺一块。
现在布伦特原油已经涨到95美元一桶了,再缺供应,怕是要突破110美元,到时候咱们开车加油又得贵了。
不过亚洲国家也不是没准备,比如中国和伊朗2024年签过“石油-基础设施合作协议”,能用本币结算或者用基建换石油,多少能对冲点制裁的影响。
印度也在琢磨类似的办法,毕竟谁也不想放弃这么个大石油来源。
现在整个局势正处在微妙的时候,下一步怎么走全看各方的克制。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说会密切关注事态,还准备派特使去斡旋。
最担心的就是中东局势升级,要是伊朗真的反击,比如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全球40%的石油海运都得走那儿,那麻烦就大了。
伊朗首都德黑兰现在街头秩序还行,但安保力量明显多了。
不少市民接受采访时说,希望政府能真的拿出有效办法,别让经济再恶化下去。
其实不管是美国、伊朗还是欧洲,都该明白,对抗没有好结果,只有坐下来好好谈,才能既保证伊朗不搞核武器,又保障伊朗的合法利益,这样才能稳住中东,也稳住全球能源市场。
来源:有风来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