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黑导”“黄牛”乱象,捍卫教育初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1:24 1

摘要:据“平安清华”微信公号9月29日消息,针对部分人员参与“黑导”“黄牛”活动牟利,清华大学9月28日发布警示通报,有2名教职工被行政拘留。(9月29日 澎湃新闻)

据“平安清华”微信公号9月29日消息,针对部分人员参与“黑导”“黄牛”活动牟利,清华大学9月28日发布警示通报,有2名教职工被行政拘留。(9月29日 澎湃新闻)

“黑导”与“黄牛”现象,早已不是个别校园的偶发问题。他们以非法手段组织校外人员入校,兜售参观名额,甚至形成灰色产业链,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与管理秩序。清华作为国家顶尖学府,其校园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公共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校园开放应建立在有序、安全、公益的基础之上,而非成为少数人牟取私利的“提款机”。此次被查处的教职工,本应是校园秩序的守护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沦为非法利益链的一环,其行为不仅违背职业道德,更触碰了法律红线,受到行政拘留处罚,实属咎由自取。

此次事件之所以值得深思,是因为它暴露了高校管理中一个长期存在的“熟人漏洞”。相较于校外人员,教职工熟悉校园规则、掌握权限资源,一旦滥用职权,其破坏力更大、隐蔽性更强。正因如此,清华此次“刀刃向内”,对内部人员严肃处理,彰显了治理决心——无论身份如何,只要损害学校公共利益,必将依法追责。这不仅是对违纪者的惩戒,更是对全体师生员工的警示:权力不容滥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更进一步看,校园治理的本质是教育生态的维护。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立德树人的阵地。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当教职工参与牟利性“黑导”活动,实际上是在向学生传递“规则可逾越、权力可变现”的错误信号,严重侵蚀教育的公信力。清华此次果断亮剑,正是以实际行动捍卫教育的纯粹性,向社会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在象牙塔内,任何将公共资源私有化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当然,治理“黑导”问题不能仅靠事后惩处。高校还需从制度层面完善入校管理机制,推进预约系统透明化、智能化,压缩灰色操作空间;同时加强日常巡查与技术监控,提升发现与预警能力。此外,也应探索合规的校园开放路径,满足公众合理的参观需求,从源头上减少“黄牛”市场的生存土壤。

清华此举是对校园秩序的捍卫,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在公众日益关注教育公平与高校治理的今天,这起通报不仅是一次警示,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与道德教育课。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大学精神,不仅体现在学术成就上,更体现在对规则的敬畏、对公共利益的守护之中。

期待更多高校以清华为鉴,筑牢制度防线,净化校园生态,让校园真正成为知识的净土、育人的高地。唯有如此,大学才能不负时代使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舒朗秋)

来源:东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