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酸枣仁那边更狠,进口货从阿富汗飞过来,空运价涨得比果仁还重,贩子转头哄抢国产货,把八十元挂牌价硬推到八十五,药厂采购员蹲在地头抽烟,抽完只能签字,因为厂里丸剂车间等米下锅。
9月28日药材市场一句话:有人趁雨囤货,有人趁价跑路,算盘声比机器响。
连翘、山茱萸产区被雨泡了,机器进不了地,人工一天涨三十块,药农干脆把青果晾在自家炕头,谁给现金就卖给谁。
贩子把收购点直接挪到村口,挂出牌子“高价收连翘”,价格比上周抬了八块,他们赌十月份药厂要补库存,手里有货就能再宰一刀。
酸枣仁那边更狠,进口货从阿富汗飞过来,空运价涨得比果仁还重,贩子转头哄抢国产货,把八十元挂牌价硬推到八十五,药厂采购员蹲在地头抽烟,抽完只能签字,因为厂里丸剂车间等米下锅。
天麻行情反着走,扩种消息一传出,干货市场立刻泄洪,统货从一百七滑到一百五,可野生货仍死咬二百元不动,商家把“野生”二字贴得比价签还大,其实山里能挖多少大家心里有数,只是谁也不敢先松口,怕一松就砸了自己高端客户的锅。
当归四十二元,金银花七十五元,三七二十头一百八,数字像电表一样跳。
当归涨是因为药厂做补血口服液,处方里离不开它,库存只有两千吨,看着多,可一投料就像沙子撒进江。
金银花涨得更直接,流感预报一出,药店提前囤,饮料厂也抢,去年冷库存货两万吨,现在只剩七千吨,老板拍桌子说“再涨十块也能出”。
三七故事最绕,文山种植面积比高峰年少三成,老根在地里烂掉,农民改种香蕉,今年新货上市量直接砍半,可价格涨得慢,因为前几年囤货大户手里还有陈货,他们一边放风“减产”,一边悄悄出货,价格每涨五块就甩二百件,像挤牙膏,挤到年底,库存空了,价格也就飞上天了。
十月中旬历来是“淡季”两个字,可今年可能失灵。
薏苡仁、黄芪这些大路货,药厂习惯在淡季压价,但今年雨水多,黄芪主根烂根率两成,农民把能挖的提前挖了,干货整体减了三四成,药厂要是还等降价,可能等到的是空仓。
野生肉苁蓉更绝,产地证办得比采挖证还难,贩子直接包下整片梭梭林,提前付定金,牧民冬天没事干,全去挖根,挖一根少一根,价格从一百六涨到二百二,还不见大批货,谁手里有十吨,谁就能坐地起价。
新版药典把重金属镉限值再砍一半,小型烘干户直接傻眼,他们用的煤炉烘出来的黄芪镉超标,货被挡在仓库门口,只能低价卖给饲料厂,一公斤赚两块,连电费都不够。
大厂家趁机扫货,把合格品全部锁进自家冷库,市场流通的“达标货”瞬间少了三成,价格立刻抬头,药厂质检部成了最吃香部门,一张合格报告比货还值钱。
气候那边,厄尔尼诺模型显示十月南方降水多两成,白术、茯苓最怕地里有积水,一旦烂根,全国能补货的只有与两块高地,现在产地农民把地租抬到两千一亩,比种水稻高两倍,可还是有人抢,赌的就是年底药材市场“看天吃饭”的老剧本。
电商直播间里,“产地直供”喊得山响,镜头对准大山,实际发货点就在亳州物流园,货还是那批货,中间倒两次手,快递单上打出“GAP基地”四个字,基地在哪没人问,买家只看价格差十块就下单。
真正跑过产地的人知道,陈货翻新最狠的是花生衣,旧货颜色发暗,用双氧水泡一夜,再烘干,颜色粉白,卖相一新,检测还查不出,可泡过的药力掉一半,病人喝了没效果,只会怪医生水平差,没人想到是原料被偷了工。
算盘打到最精时,市场就剩一条铁律:谁手里有现金,谁就能让价格跟着心跳走。
药厂想压价,农民想抬价,贩子两头吃差价,信息在微信群闪一下,就能让一车货原地掉头。
接下来三个月,雨水、药典、流感、物流、囤货、炒作,六张牌一起洗牌,价格表每天重写。
想省钱,就得盯紧产地天气、库存数字、药厂招标公告,少看直播间的“吐血价”。
想赚钱,就得比天气更早一步,比药典更严一分,比贩子更狠一点。
你说现在不囤货,等涨价再拍大腿,来得及吗?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