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被网友称作 “鸡排哥” 的摊主,左手翻飞撒料,右手不停翻动油锅,嘴里还蹦着金句:“鸡排免费送,塑料袋 6 元 —— 风吹走概不负责!” 这段被路人拍下的视频,竟让他从街头摊主变成全网顶流,省高院官微跟风二创,闪送员专职代购,连质疑声都挡不住这场流量狂欢。
江西景德镇的傍晚,李俊永的鸡排摊前永远排着蜿蜒的长队。
这位被网友称作 “鸡排哥” 的摊主,左手翻飞撒料,右手不停翻动油锅,嘴里还蹦着金句:“鸡排免费送,塑料袋 6 元 —— 风吹走概不负责!” 这段被路人拍下的视频,竟让他从街头摊主变成全网顶流,省高院官微跟风二创,闪送员专职代购,连质疑声都挡不住这场流量狂欢。
没人预料到,一块 6 元的油炸鸡排,会成为戳中全民情绪的 “流量密码”。
但当我们拨开热闹的表象,会发现鸡排哥的走红从不是意外 —— 他的摊位前,站着的是千千万万个渴望真诚与尊重的普通人。
“这鸡排要是用了预制料,我当场把锅砸了!” 面对镜头,鸡排哥指着案板上新鲜的鸡胸肉直言。
每天凌晨 4 点,他都会去菜市场采购当日食材,炸制过程全程公开,连油温都精准控制在 170 度。这份 “不存在科技与狠活” 的执拗,恰恰戳中了当下最尖锐的餐饮焦虑。
当连锁快餐店的预制菜被反复曝光,当 “科技与狠活” 成为食品安全的阴影,消费者早已厌倦了看不见后厨的餐饮模式。
鸡排哥的摊位像一面镜子:6 元的定价打破 “便宜没好货” 的偏见,透明操作消解 “后厨猫腻” 的猜疑,连 “学生减 1 元” 的规则都藏着人情味。正如网友所言:“我们买的不是鸡排,是敢放心吃的踏实。”
这种踏实感,正是餐饮市场最稀缺的品质。
数据显示,超七成消费者愿为 “现制现做” 支付溢价,而鸡排哥用极致性价比完成了这场信任示范。他的走红,本质是网民对餐饮回归本真的集体投票。
“这种场面还在我的掌控之中!”
鸡排哥颠勺时的这句自信宣言,成了无数职场人的精神代餐。更意外的是,省高院、教育局等官方账号纷纷借用他的视频二创:法官版配文 “案卷堆成山,但判决必须行云流水”,教师版标注 “备课到凌晨,课堂节奏全在掌控”。
这场官方带头的 “玩梗”,揭开了一个残酷的职场真相:当代人都在 “像陀螺一样旋转”。鸡排哥一天工作 14 小时,早上卖肉夹馍,中午备食材,晚上炸鸡排到深夜,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仍保持热情,这与法官阅卷到凌晨、小编改稿到天明的状态高度重合。
他的金句与从容,成了打工人自我和解的出口 —— 不是不疲惫,而是要在忙碌中保持掌控感。
官方账号的二创之所以能过审传播,正因为它跳出了刻板说教。用草根摊主的烟火气诠释职业坚守,既真实又温暖,让 “正能量” 有了更动人的表达。
“鸡排哥要是有推手,我天天来排队!” 面对 “背后有资本” 的质疑,网友的反驳透着一股执拗。即便有人算过 “新鲜鸡排成本账”,有人说限购是 “饥饿营销”,仍挡不住粉丝从全国各地赶来打卡。
这场追捧的背后,是网民对 “造星权力” 的重新掌控。
当商业精英被贴上 “老登” 的标签 —— 这个本指 “为老不尊” 的东北方言,如今成了对僵化思维的嘲讽 —— 网民们用流量投票:我们不要精心包装的楷模,要看得见烟火气的凡人。
鸡排哥走红前免费教亲戚摆摊,走红后全家帮忙打下手的故事,恰好契合了这种期待:平凡人靠努力也能被看见。
从 “挖呀挖” 黄老师到 “听劝理发师”,近年走红的草根网红都印证了这一点:算法或许能推波助澜,但真正的流量密码,永远藏在普通人的真实与真诚里。
网民既可以把炒作的精英骂退网,也能把摆摊的摊主捧成顶流,这种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的塑造力,正是网络时代最动人的民主。
深夜的景德镇,鸡排哥的油锅仍在滋滋作响。他或许不懂什么是 “情绪价值”,也没想过当 “职场嘴替”,只是守着 “炸不到位无法原谅自己” 的初心。但恰恰是这份朴素,撞开了全民共鸣的大门。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人们太需要这样的 “确定性”:6 元能买到的真诚,忙碌中能保持的从容,凡人靠努力能获得的认可。
鸡排哥的走红,与其说是一场网络狂欢,不如说是一次集体许愿 —— 愿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