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文心照古今 光影旋律忆峥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0:21 1

摘要:当电视剧《阵地》在央视荧屏热播,夏衍、田汉等文人志士在桂林的抗争身影徐徐展开,那些以笔为枪、以艺为刃的岁月再度鲜活。1938—1944年间,桂林凭借独特的地理与统战环境,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堡垒”,大批文艺工作者在此铸就了中国抗战史上的文化奇观。

当电视剧《阵地》在央视荧屏热播,夏衍、田汉等文人志士在桂林的抗争身影徐徐展开,那些以笔为枪、以艺为刃的岁月再度鲜活。1938—1944年间,桂林凭借独特的地理与统战环境,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堡垒”,大批文艺工作者在此铸就了中国抗战史上的文化奇观。

八十载岁月流转,除了《阵地》之外,还有这些电视剧、话剧、歌曲等文艺作品承载着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让漓江畔的文化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代号“漓江”》《绝战》等

多维呈现桂林抗战故事

今年8月,一部名为《代号“漓江”》的抗战电视剧在广西综艺旅游频道上映,故事的背景就是桂林抗战时期。剧情围绕潜伏在桂林的抗战英雄“漓江”展开。

剧中,“漓江”智勇双全,还是国民党驻桂林的高官,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国民党侦查科的刘汉太怀疑独立旅上校旅长戚本忠就是中共桂林地下党的“漓江”,为掌握确凿证据,开始对其跟踪盯梢,一场跟踪与反跟踪的潜伏谍战就此展开。该剧由于震、戴娇倩领衔主演,展现桂林以及广西军民的抗战精神。

2012年在河南电视剧频道播出的《绝战》,以“桂林保卫战”为故事背景,讲述了桂系、军统、共产党与日军间谍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

剧中,国民党当局组织桂林保卫战,并成立了以黎明江为队长的突击队,在中共桂林地下党人仰胜的帮助下,突击队与日本特务展开一系列斗争,虽最终桂林失陷,但突击队员们的英勇事迹令人动容。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广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制作了两集纪录片《桂林抗战文化城》,纪录片讲述了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桂林成为抗战大后方重要的文化中心,众多文化名人在这里以报刊、戏剧、文学、音乐、美术等为武器,开展伟大文化抗战的故事。该纪录片先后在广西卫视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栏目中播出。

《破阵曲》《龙隐居》

以桂韵唱出民族气节

桂林的舞台艺术始终与抗战记忆深度绑定,其中桂剧《破阵曲》堪称舞台重现这段历史的巅峰之作。

《破阵曲》是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出品、李卓群编剧导演的大型桂剧,以1938—1944年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文化城”为背景,是首部全景展现该时期光辉历史的舞台作品,该剧以“众志成城共破阵,烽火桂林幸遇君”为主题,选取音乐家张曙、画家徐悲鸿、教育家马君武、戏剧家欧阳予倩、“国歌之父”田汉五位文化人为代表,通过他们的命运轨迹勾勒出文化抗战的全貌。

这部作品不仅艺术手法精妙,斩获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桂花金奖、自治区“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诸多奖项,还受邀参演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让桂林文化抗战故事走向全国舞台。而早在1944年西南剧展期间,欧阳予倩创作的《忠王李秀成》、田汉改编的《秋声赋》等剧目,便以舞台为阵地开展抗日宣传,如今《破阵曲》的上演,正是对当年那场“西南文化盛典”的精神传承。

桂林方言话剧《龙隐居》也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该剧由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于2015年创作出品,曾斩获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桂花金奖及编剧、导演、配乐、灯光、舞美等多个奖项。

故事围绕桂林一座明朝老宅龙隐居展开,这里住着刘、关、张三姓人家,他们是明朝桂林城守军的后人,世代恪守祖训。抗战爆发后,他们的命运发生巨变,但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放下恩怨,并肩投入抗战,展现了桂林人的尊严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要报仇》《负伤战士歌》

以旋律铸魂抗战精神

音乐作为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在桂林文化抗战中留下了诸多震撼心灵的作品。

1938年12月16日,张曙携夫人和三个女儿流亡来到桂林。刚到桂林仅仅八天,他便发动组织了一次规模浩大的“桂林反轰炸歌咏大会”,还创作了《我们要报仇》和《负伤战士歌》两首满怀激情的战歌。

其中,《负伤战士歌》是张曙生命中最后一首歌,次日中午,张曙在桂林遭日机轰炸,不幸遇难,但这些歌曲却成为他留给世人永不磨灭的力量。在《我们要报仇》中,作者写到“十二月里吃凉水,点点滴滴记在心,日本鬼的仇和恨,此生不报枉为人”,一字字控诉,也激发起大家团结抗日的勇气;歌曲《负伤战士歌》更是喊出“谁不爱国,谁不爱家,谁没有热血,谁愿意做牛马,我们要报仇,我们忍不下……”的强烈爱国呼声,喊出了那个国家危亡时期的勇往直前。

音乐贯通过去和现在。如今,后人也在秉承前辈的遗志,用音乐继续铭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铭记那些为民族奋斗的精神。在桂剧《破阵曲》中,主题音乐是田汉作词、贺绿汀编曲、周璇演唱的《天涯歌女》。在剧中,《天涯歌女》以独唱、哼鸣、合唱、伴奏等形式反复出现,用“歌女”贯穿烽火狼烟,既是游子的自况,也让今天的观众在回望历史时产生共鸣。

剧中还融入《义勇军进行曲》《负伤战士歌》《何日君再来》《思乡曲》等经典歌曲。这些歌曲的融入,一方面从听觉上贴近历史,让观众回归到这些音乐出现的本来历史语境。当剧作结尾《义勇军进行曲》合唱响起时,将剧情推向高潮,激励着人们团结一心,担起救国的重担。 记者苏文娟

来源:桂林生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