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民党主席选举的民调反转,是场由派系操盘、媒体配合、利益交换搭建的“造势工程”。郝龙斌从辩论会后5%支持率飙升至“第一”,张亚中怒怼、郭正亮曝光细节后,背后操作内幕才逐渐浮出。
国民党主席选举的民调反转,是场由派系操盘、媒体配合、利益交换搭建的“造势工程”。郝龙斌从辩论会后5%支持率飙升至“第一”,张亚中怒怼、郭正亮曝光细节后,背后操作内幕才逐渐浮出。
内幕一:中天民调“量身定制”,样本造假藏猫腻
9月25日中天发布的民调,称郝龙斌以19.3%登顶,却被扒出1071个样本中94.4%是非国民党党员,有投票权的党员样本不足60个,且发布时间恰在郝龙斌参加第二场辩论前一天。
知情人透露,中天最初力捧郑丽文,后因郑丽文“改革派”声势触动保守派利益,赵少康等大佬施压,中天迅速换边。张亚中直言:“这不是民调,是给郝龙斌贴‘人气标签’骗党员投票。”此外,中天引用的“网络声量”数据来自小众平台,还刻意筛选偏向性关键词,有媒体人吐槽:“花钱定规则,想让谁第一都行。”
内幕二:“不分区立委”当筹码,地方派系暗箱交易
郝龙斌的支持离不开地方山头,筹码正是“不分区立委”名额。郭正亮直言:“傅崐萁挺郝,是因郝承诺给花莲派系不分区立委名额;张丽善家族支持,也冲着云林政治资源。”
9月28日郝龙斌拜访台南大佬时,随行人员私下承诺“不分区名单优先考虑挺郝县市”。黄复兴党部将官层级,也在郝龙斌承诺“保留军系名额”后公开支持。反观郑丽文因拒搞派系交易,虽获基层士官、校官青睐,却难获地方实质助力。同时,部分派系已动员“隐性党员”,按指令投票,蓝营内部人士称:“上届朱立伦靠这个赢,郝龙斌现在更急,提前一月统计人头。”
内幕三:智囊团精准控场,战术紧急转向
郝龙斌早期“垫底”因策略失误,第一场辩论前赵少康建议“避战保形象”,致其缺席后网络投票暴跌。智囊团紧急推出“三步走”计划:
1. 借媒体破圈:安排郝龙斌与赵少康等人拍“闭门研讨”照,营造“有大佬背书”假象,通过中天等媒体反复播放,掩盖其“不善辩论”短板;
2. 打“稳健牌”分化:针对郑丽文“改革激进”标签,在党内散布“选郑丽文会分裂派系”言论,拉拢中间派;
3. 造“民调共识”:联合多家媒体短期内集中发“郝龙斌第一”民调,哪怕样本有瑕疵,也要营造“郝龙斌稳了”的氛围。
这套战术起效,不少基层党员称:“看多个民调都写郝龙斌第一,觉得他更有希望,不想投‘输家’。”却不知这些民调与最终投票结果无关。
内幕四:改革派暗流涌动,“弃保效应”或破局
郝龙斌的操弄也埋隐患,郑丽文团队联合罗智强、张亚中推动“改革派弃保”,让罗、张支持者最后投郑丽文。9月29日郑丽文与罗智强私下会面,双方团队社交平台互动频繁,罗智强支持者转发“支持郑丽文反派系”内容。张亚中更是喊话:“与其让保守派把持党权,不如支持改革者。”
黄复兴党部态度也松动,部分原本支持郝龙斌的将官,因不满“不分区名额被地方瓜分”,暗中支持郑丽文。一位退将透露:“要能打胜仗的人,不是只会交易的‘木偶’,郝龙斌若继续靠派系,军系票可能倒向郑丽文。”
这场选举是“派系操控”与“基层民意”的对抗。郝龙斌靠造假、交易暂时领先,但10月18日投票时,党员对“派系政治”的厌倦,或许会让这些操弄成为“反杀”导火索。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