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港娱乐圈最近又掀起一阵波澜——67岁的资深演员鲁振顺宣布离开效力多年的TVB,转行做起了酒楼歌手。
67岁TVB老戏骨转行酒楼歌手,曾志伟"无情"回应背后藏着多少行业辛酸?
香港娱乐圈最近又掀起一阵波澜——67岁的资深演员鲁振顺宣布离开效力多年的TVB,转行做起了酒楼歌手。
这位曾在《射雕英雄传》中饰演"老顽童"周伯通的老戏骨,如今却要忍受着尿酸偏高、前列腺问题和心脏手术后的不适,硬撑着登台演出。
这不禁让人想问:TVB这座"造星工厂",为何连一个服务几十年的老员工都留不住?
曾志伟那句"没有谁能在TVB做到老"的冰冷回应,又折射出香港娱乐圈怎样的生存法则?
一、"老顽童"的困境:从荧幕到酒楼的生存挣扎
鲁振顺的遭遇并非个案。
这位在TVB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演员,近年来却面临着"无戏可拍"的尴尬。
据港媒报道,他不仅商业演出被年轻艺人瓜分,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每月房租、医疗费用压得他喘不过气。
即使做完心脏手术不到半个月,他就不得不赶往贵州参加商演。
这种"带病工作"的状态,让人不禁想起香港娱乐圈那句老话:"艺人就是手停口停"。
更令人唏嘘的是,鲁振顺并非没有尝试争取。
去年他公开喊话TVB高层,希望获得平等对待,却换来曾志伟"想离开就离开"的冷漠回应。
这种态度与内地娱乐圈对老艺术家的尊重形成鲜明对比——在内地,像李雪健、陈道明这样的老戏骨不仅片约不断,更被视为行业标杆。
而TVB的"用完即弃"模式,似乎正在透支着这座"东方好莱坞"最后的情怀。
二、TVB的"老人困境":制度之弊还是市场之痛?
深入分析TVB的艺人管理制度,我们会发现鲁振顺的遭遇早有端倪。
根据香港演艺协会数据,TVB旗下超过50岁的艺人中,有近七成年收入不足20万港币。
这与内地同年龄段演员动辄百万的片酬形成巨大落差。
更残酷的是,TVB实行的"部头约"制度——艺人按剧集数量签约,没有底薪保障,直接导致老艺人"戏少粮绝"。
这种制度背后,是TVB近年来收视率持续下滑的窘境。
广告收入从2015年的42亿港币暴跌至2022年的18亿,制作预算随之缩水。
为了控制成本,TVB不得不大量启用新人——他们片酬低、配合度高,自然挤压了老艺人的生存空间。
鲁振顺们面临的,实际上是一场由市场寒冬引发的"职场淘汰赛"。
三、酒楼歌手的"第二春":香港艺人的转型之痛
转行做酒楼歌手,看似是鲁振顺的无奈之举,却意外揭示了香港艺人强大的生存韧性。
在香港,像湾仔"新光酒楼"这样的场所,常年活跃着一批过气艺人。
他们每晚唱三四首歌就能拿到50008000港币,收入远超TVB的龙套角色。
这种"降维打击"的转型,反而让不少老艺人找到了事业"第二春"。
但这份工作并不轻松。
鲁振顺就坦言,前列腺问题让他每半小时就要上厕所,心脏手术后登台更是冒险。
这类"拿命换钱"的案例,暴露出香港社会福利体系的缺口——没有内地那样的演员公会保障,老艺人病倒就意味着断炊。
相比之下,内地过气艺人至少还能靠短视频带货、直播打赏维持体面生活。
四、黄昏恋与健康危机:光环背后的普通人困境
鲁振顺取消婚约的消息,同样令人感慨。
他原计划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却因对方"太啰嗦"而暂缓。
这种感情波折,叠加健康危机,勾勒出老艺人褪去光环后的真实境遇——他们和普通老人一样,要面对病痛、孤独和经济压力。
医疗记录显示,鲁振顺的尿酸值超标数倍,后背剧痛已影响正常工作。
但他不敢停工,因为"手停口停"的生存法则深入骨髓。
这种困境让人想起已故演员吴孟达——同样是在TVB成名,同样晚年病痛缠身却坚持工作。
香港娱乐圈的残酷在于,它既给了艺人璀璨星光,却很少为他们准备好"退场通道"。
五、TVB的十字路口:传统造星模式还能走多远?
鲁振顺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TVB的深层危机。这个曾产出《上海滩》《大时代》等经典的造星工厂,如今正陷入新老交替的青黄不接。
年轻观众流向Netflix、Disney+,老戏骨又留不住,曾志伟的"无情"回应,某种程度上是TVB在生存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但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当一家电视台连基本的人情味都难以维系,它还能产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吗?
内地正午阳光等制作公司之所以成功,恰恰在于它们懂得尊重创作规律——好作品需要老戏骨传帮带,需要时间沉淀。
TVB若继续杀鸡取卵,恐怕失去的不只是几个鲁振顺,更是整个香港影视工业的根基。
鲁振顺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他在酒楼驻唱时,仍有观众会喊他"周伯通"。这个细节或许提醒着我们:观众从未忘记那些带来欢乐的角色,忘记的是那些本该守护这些角色的制度。
当一位67岁老人不得不带病登台时,该反思的不仅是TVB,更是整个娱乐产业的价值观——我们究竟要建造一个怎样的娱乐圈?
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还是能让每个付出青春的人体面老去的家园?
来源:柒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