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跑满街跑、黄金马桶、王子遍地走,再加上石油价格曾一度比水便宜,沙特俨然成了“躺着也能日进斗金”的天堂。
沙特,很多人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富得流油”。
超跑满街跑、黄金马桶、王子遍地走,再加上石油价格曾一度比水便宜,沙特俨然成了“躺着也能日进斗金”的天堂。
可真的是这样吗?
一份来自沙特统计局,一份来自世界银行,还有一份是瑞信的全球财富报告。
看完直接惊掉下巴:沙特全国将近一半家庭,月收入不到人民币1500元。
说白了,那些“遍地豪车”的梦,只属于那1.5万人的王室家族,跟大多数沙特平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先看人均GDP,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基本指标。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1年沙特人均GDP为2.32万美元。听上去不低,但和邻居一对比,正面崩盘:卡塔尔:6.68万美元;阿联酋:4.43万美元;中国台湾:3.3万美元;韩国:3.5万美元。
沙特妥妥垫底。
再看人均工资:不少人喜欢拿“人均工资”说事儿。确实,2022年四季度数据显示,沙特15岁以上居民平均月薪为6748里亚尔,折合人民币1.28万元。
听起来不错?“平均”二字往往最容易误导人。
中位数才是真相——2018年沙特家庭收入中位数为1.7万人民币/年,也就是月入1400元左右。
这还只是中位数。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沙特家庭,挣得比这更少。
干嘛要强调这一点?
因为这正揭开了沙特“石油富国”神话的核心漏洞:财富只流向了上层——尤其是那个坐拥沙特阿美的王室大家族。
你敢信吗?2022年,沙特阿美公司净利润1610亿美元,比第二名美国苹果的盈利,足足翻了近一倍!
换算一下,相当于每天赚4.4亿美元。注意,这不是营收——而是净利润,真金白银。
按道理说,有这样一家超级吸金机器,全体国民应该都跟着一起发达才对。结果呢?沙特人比谁都更懂一句话:油井喷的是钱,但流不进我们这些普通人手里。为什么?
因为沙特阿美,不是国有企业,更不是全民持股,而是由王室直接控制的家族金库。
别忘了,沙特是一个家族王国制国家。现任国王,是前国王的第25个儿子。
初代国王有22个老婆、100多个孩子,目前整个王室成员已超1.5万人,其中有5000多人能叫“王子”。
说难听点,沙特阿拉伯这个国家,其实就是这一大家族的资产运营公司,全境人民只是这个“企业”的稳定消费者和形象装饰品。
瑞信的2021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沙特成年人人均资产为8.44万美元;但资产中位数只有1.93万美元;45%的成年人资产不足1万美元。
注意这45%是什么意思?
横向对比了下,中国的这个比例是17.7%,已经被专家们称为贫富差距“需要优化”的高风险指标。而沙特,远超三倍!
再往高看:拥有超过10万美元资产的沙特人,占比只有11%;而中国台湾达到了53.6%;台湾中位数资产:11.4万美元;沙特中位数:1.93万美元。
差距多大?
六倍的落差!生生把沙特神话打成了“镜花水月”。
为什么沙特老百姓普遍“躺平”,没有搞钱冲动?
三个原因:
1. 外来打工人承担所有低端工种
沙特的工作岗位中,有接近一半由外来人口承担——这1000万人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叙利亚等国,常年处于底层服务业岗位。
于是,沙特人连“干活”都不用自己上。社会基础结构靠外来劳工,服务类行业也靠“外包”。
这种结构,直接导致了本国居民的就业畸形。
2. 王室养着,教育医疗全免费,还有什么动力奋斗?
沙特不收个人所得税,教育、医疗免费,还发社会补贴。
只要你是本国人,不穷死就行。
别说奋斗,连主动搬去私企打工的动力都没有。
一个典型沙特人的生活状态是:不做体力活;不去私企;公职优先,实在不行就躺平。
而且本国没有成熟的娱乐产业,消费欲望被系统性压制,即使挣到钱,也无处花、无处炫、无处爽。
3. 沙特的制度文化,堵死了“逆风翻盘”的可能性
一个根本的现实是,沙特除了石油,没什么像样的产业。
不像中国人能开厂、搞电商、做内容创业、上直播平台,沙特底层人没那么多路径。
这就直接抹杀了“阶层跃迁”的希望:挣再多,也难以脱离中低层收入。
你要问底层沙特人你的生活目标是什么?
“当公务员,进政府”已经是最高理想。
现在全世界都在看沙特改革,核心是三件事:摆脱对石油的高度依赖;发展多元化产业结构(未来之城、文旅项目等);适当激活民间活力,提高就业率。
这条路能不能走通?
大众普遍持极度谨慎的态度。
一方面,沙特王室目前正以天价投入图书、旅游、运动(如举办冬奥会)等产业以提升国家形象;
但另一方面,国内的民众习惯了舒适的“低欲望社会”,骨子里并没有多少拼搏气质和创业精神。
再加上政体结构是封闭的,资源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如果不打破家族经济的绝对垄断,所谓的“未来模式”,很可能会沦为另一个金光闪闪的泡影。
说到这儿,绕不开一个问题:中国能从沙特看到什么?
资源总量多,不代表人民就自动富有;国家富强,不等于百姓真正有钱。
沙特搞了几十年“石油养国”,结果造就了全球最奢华的王室和最佛系的民众。
但在中国,我们走的是产业兴国、开放赋能的路子。先有制造业四万亿GDP带动就业,再有互联网、先进科技、绿色经济全面开花。
虽然我们也面临一些分配不公、小镇做题家压力、城乡发展不均等问题,但与沙特“1.5万人掌控一国经济命脉”的极端垄断比起来,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在已经取得的发展基础上,实现更加精准、公平、激励的分配制度。既能激发个体奋斗,也能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
沙特到底富不富?
富的是王室,躺平的是国民,焦虑的是外来劳工。对中国而言,真正的优势从来不是资源,而是制度与人民的奋斗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