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知道吗?藕其实是荷花他“妈”。当挖藕人从淤泥里拎起一根三米长的莲藕,上面还挂着荷叶、荷花和莲蓬,请不要怀疑这是嫁接的魔术,它其实就是莲藕最真实的模样。
你知道吗?藕其实是荷花他“妈”。当挖藕人从淤泥里拎起一根三米长的莲藕,上面还挂着荷叶、荷花和莲蓬,请不要怀疑这是嫁接的魔术,它其实就是莲藕最真实的模样。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完整的莲藕。
在整根“藕带家族”中,主要供我们食用的藕,其实就是整个莲藕系统的地下调度中心,无论是生根发芽还是营养输送,全都主要靠它。
它既不是根也不是果实,而是荷花的变态地下茎。植物的茎在通常认知中都是垂直于地面竖着长的,但莲藕的地下茎却在淤泥里疯狂横蔓延,横向生长。它特殊的节段式扩展方式,如果放任生长,每年能够新增4至6节,每节长达20至35厘米,因此单单一株延伸的面积,就可以覆盖10平方米。
甚至曾经还在浙江挖出过一个长达5.2米的23节“藕王”。在藕节不断地下延伸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生长所需的营养能力和繁殖,藕节作为一个全能生长点会不断的发出新芽,并通过基因的选择性长出满足需要的不同植物器官,最后还会根据季节自动调节养分流向。
向下扎根的须根,负责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同时固定每个莲藕植株防止倒伏,平均每节藕都可以萌发20至30条根须。
而向上抽叶生成的荷叶,则是光合作用的主力军,为整个系统提供能量。巨大的荷叶面,直径一般可达60厘米,能够最大化实现采光。
至于开花结果的荷花和莲蓬,则是一个负责吸引昆虫传粉,完成有性繁殖,另一个保护种子发育,成熟后散播下一代。一般单朵莲就可以产生15到30粒莲子。
既然这些器官都是从莲藕中生长出来的,那么莲藕作为核心也会调动整个营养系统,进行不同流向的营养分配。
一般春季会将70%的营养供给新叶萌发,夏季则转向花蕾发育。秋季80%的营养都用于莲子成熟,冬季莲藕又会浓缩淀粉进行自我储备,以迎接寒冬。
所以挖藕往往都在秋冬进行,一方面是这时候藕塘中的莲叶开始枯萎,减少了阻挡,另一方面这时候的莲藕也是味道最佳的。
至于莲藕能够拥有这么智能的营养调度能力,还源于它独特的维管束网络。研究发现,莲藕的导管直径是普通植物的3倍,输送效率自然更高。
不过我们切开莲藕时看到的孔洞,倒不是它根茎输送管道的结构缺陷,而是特意演化出的高效通气系统。
他们通过与叶柄的气腔相连,形成“烟囱效应”,从而实现了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而且荷叶摆动产生的泵吸作用,还会加速空气交换。夏季高温时,藕体内氧气浓度甚至能维持在18%左右,远高于水体的5%,那么这套系统也就能使得莲藕在缺氧淤泥中,呼吸效率提升300%。
所以折断叶柄就相当于关闭了莲藕的“呼吸阀”。不过神奇的是它也存在应急机制,当荷叶被毁时,莲藕就会自动开启“休眠呼吸”,将代谢率降至正常30%,靠储存的氧气维持生命。
除了拥有独特的空洞气腔,莲藕拉丝现象也非常有趣,而这主要是因为是植物学上罕见的螺旋式导管结构形成的。
这些丝状物其实是螺旋导管上的黏液质纤维素,在显微镜下一个个都呈现弹簧状。当这样的螺旋式导管被拉伸时可延长3到5倍,单根丝的最大长度可达1.2米,黏液质的黏弹性就形成了保护层。而这样的拉丝不仅是物生物现象,更是莲藕的损伤修复机制。
当藕节断裂时,黏液质就会封堵切口防止病菌入侵,据说它的杀菌效果相当于天然创可贴。最新研究发现,这种丝状物富含多糖胶体,未来或许还可能开发为天然的医用粘合剂。
不过对于食用而言,藕断丝连确实有点招人烦。这里教你一招厨师界流传的“顺丝切藕不塞牙”秘诀,通过顺着导管方向下刀,就能减少纤维的破坏。
那么下次当你再见到藕时,是不是会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看到了这么小小的一节藕,居然在水下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生命系统。
来源:太空记一点号